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万家林
[导读] 伴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校园在班级教学中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并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和基本教学法相结合,为班级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万家林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41550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校园在班级教学中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并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和基本教学法相结合,为班级教学带来新的生机。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不断深入和延伸,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避免传统教学遗留的弊端,完善物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使班级教学达到最好的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潮流,群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为特性的信息技术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变班级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同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提出初中物理授课的标准应以“方式和过程”为主,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知识,有效提升同学综合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物理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物理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对同学掌握和了解物理理念和定律有重要作用,比如,我国“天宫一号”“神州八号”的成功发射和交汇以及返回,老师在授课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同学模拟全过程,又或是在《变阻器》章节的授课中,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连接方法和滑动变阻器原理,在实验教学中若老师能够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法,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动态安装,让同学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各部件之间的联系一览无余,让教学实验和教学访真相融合、相交汇,同学就能清晰认识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工作道理,并在实际观看中学会操作和应用。与此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模拟真实实验,在模拟中把小灯泡、电池组、开关、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用导线接连形成实物电路,当开关合闭,导线通过电流部分时就会由灰色变成红色,最重要的是在演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右转移时,根据电流局部线圈长短开始发生转变,在实际授课中通过五彩斑斓的色彩搭配,有效展示实验全过程。通过“仿真、模拟”实验与实物实验相融合进行解析、汇总、归纳,更好的冲破滑动变阻器组织变化引发电流转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真实模拟了实验全过程,更好的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实物知识,让同学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同学理解能力,有效提升班级教学质量。
        二、通过信息技术扩大作用,提升物理教学实验可见度
        据实践调查,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很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较小,在实验过程中很难照顾到全班同学都能清晰观看实验,这样实验演示效果受到极大阻碍,影响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就达不到物理教学的效果。

比如,示范《光的折射》时,在古板实验授课中,通常是将一束光斜射到水杯中,在发生折射时能见度极低,几乎看不清折射过程,在现代技术还没有出现时,老师只能通过加入一些小颗粒状粉末如粉笔灰等来加强可见度,但是这种方式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看不清楚折射路径,严重影响实验效果,故此在现代技术融入后,在实验中通过投影仪将实验效果放大投入到大屏幕中,让全班级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实验效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又或是在《磁感线》教学中,老师演示实验只能在平面上进行,想让坐在座位上的同学清楚观看实验是不可能的,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则需要拿着仪器让同学观看或是让同学上讲台上观看,此种实验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学进度,然而在实验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效果进行投影,既省时又省力,还可以呈现更好的实验效果,老师在示范时只需要将磁体放在视频实物展示台上,在磁体上方摆放一块玻璃,将玻璃上撒上石粉,在轻轻晃动玻璃就可以在大屏幕上清楚展现磁感线分布情况。总之,在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法可放大实验作用,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见性,向同学展示更好的实验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做动画展示、视频播放展示,创设物理情境
        初中物理授课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物理教学情境同学很难看到,在实际教学中仅凭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老师口头叙述,会给同学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物理老师在授课中应该及时激发同学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同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教学成果显而易见。老师通过在班级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法,为同学创设直观生动的物理实验情境,让物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再配以生动的音频和适当的文字,有效震撼同学的听觉和视觉,更好吸引同学注意力,加强提升班级教学的乐趣性和现代性。例如,光和声波的折射,以及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红外线)等实验中,老师较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同学们设定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同学对学习的积极性,获取更好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同学展示宏观或微观世界,因物理学所探究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有的物理现象无法用普通方式像同学演示,若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动画形式在配以色彩变化,将微观运动直观的表示出来,让同学进入微观的动态场景,亲身体验真实情境。
        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愈发完善的今天,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教学都证明了将现代技术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并且在电化教育快速发展下,初中物理老师更应该选择适合的电化教学器械,在教学中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班级教学中的缺点,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供给更大的支撑和帮助,为初中物理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保成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应用的研究[J/OL].学周刊,2020(06):138[2020-01-13].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132.
        [2]高静.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56.
        [3]蒋迎升.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