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与舞蹈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作者:李洪升
[导读] 关于戏曲与舞蹈的结合,全新的表演形式,对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详细分析戏曲与舞蹈自身的特点与艺术魅力,可通过对结合模式的创新,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李洪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1100

        摘要:关于戏曲与舞蹈的结合,全新的表演形式,对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详细分析戏曲与舞蹈自身的特点与艺术魅力,可通过对结合模式的创新,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在舞蹈中对戏曲的应用,可对大众的视觉与听觉产生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对舞蹈的融入,丰富戏曲表演内容,创新新颖的表演形式,注重对戏曲与舞蹈优势的突出,通过对戏曲与舞蹈的结合,全面提升戏曲、舞蹈艺术魅力。

        关键词:戏曲;舞蹈;结合;艺术

        戏曲与舞蹈的结合,以一种全新的展现形式突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单纯地对戏曲或舞蹈艺术的表演,所展现的形式与内容都过于单一化,随着大众精神文化追求的提升,单一化的展现形式与内容已经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为使戏曲与舞蹈在艺术领域中稳定发展地位,还需要对其展现形式的创新。其中,主要的创新形式就是对戏曲与舞蹈的结合,注重表现形式的美化与节奏化共同发展,突出戏曲与舞蹈的艺术特点,从而展现出独特的展现形式。

一、大胆创新表演形式,展现戏曲与舞蹈结合魅力
        关于戏曲与舞蹈的结合,为吸引大众的关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表演形式的创新,能够结合舞蹈内容与戏曲特点的综合分析,要求创编人员在戏曲与舞蹈结合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可借鉴与学习其他国家艺术表演形式,再结合我国戏曲与舞蹈的表演形式不断地创新,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通过对其的不断创新与设计,可展现出多样化的表演形式,从而充分展现出戏曲与舞蹈结合的艺术魅力[1]。
        例如:对《半江清澈半江红》节目的表演,就可以注重戏曲与舞蹈的结合,对传统化、单一化的表演形式的创新。首先,是明确表演节目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东北抗联战争“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针对舞蹈的融合,可针对剧中重要的战争场景进行设计,而舞蹈的动作、表演时间等都不需要多么的夸张,在整个剧情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为《半江清澈半江红》是戏曲剧目,在表演形式的创新过程中,绝不能单一化地按照舞蹈表演形式编排。其次,要在舞蹈编排前对戏曲剧目内容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有舞蹈表演形式设计的目标,通过舞台上的舞蹈表演,展现出抗联战士们的英勇奋战的精神,为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惜牺牲自身的生命,用血肉之躯与敌人作斗争。最后,为烘托现场表演氛围,还需要对舞台、道具、动作等设计,如:毯子功,在舞蹈动作中融入翻、滚、腾、跃等动作,展现出战士们奋勇直前的意志,给大众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与单一化的表演形式来比较,可以使戏曲内容更加丰富,新颖的表演形式,吸引大众注意力,从而突出戏曲与舞蹈结合的艺术魅力。
二、不同角度的探究与分析,注重戏曲与舞蹈结合的个性化发展
        戏曲与舞蹈的结合,无论是其内容方面,还是表演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其表演内容,是重要的目的之一,那么对戏曲与舞蹈的结合,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对其多角度、全方面地分析,选择不同的角度对其结合、创新的探究。以辨证观点的角度分析,要分析舞蹈艺术自身的表达形式,主要通过肢体语言对音乐旋律的谱写、情感的表达等[2]。舞蹈艺术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动态性,依靠舞蹈演员自身的躯干、四肢对各种动作的表演,反应出事物、人物的精神世界,提升舞蹈艺术精神层次。

而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是“语言说唱”,选择独立的语言对艺术魅力的展示,那么对舞蹈与戏曲的结合,需要创编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专业性,注重舞蹈与戏曲自身的艺术特点,突出各自的艺术特点,又能够对舞蹈与戏曲结合创新出不同的表演形式,在不断创新与探究的过程中,撞击出艺术的火花,避免某些局限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戏曲与舞蹈结合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半江清澈半江红》在国家大剧院中进行演绎的过程中,邀请到了北京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王晓鹰,对整个戏曲剧目的设计,王晓鹰导演的设计比较大胆,对戏曲与舞蹈的创新结合,既展现出戏曲与舞蹈各自的特点,又在戏曲与舞蹈结合的过程中不显得突兀,反而是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吸引到更多的人,此作品的设计与表演,勘察评剧精品。王晓鹰导演对《半江清澈半江红》戏曲剧目的设计,以舞蹈表演形式为基础,对戏曲剧目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表达与阐述,就连戏曲剧目中人物的内心独白都以舞蹈表演形式演绎出来,使大众对戏曲剧目内容、人物特点等更全面地了解,营造抗联八姐妹浪漫、温情、无畏、伟大等形象。
三、明确戏曲与舞蹈结合目标,增强舞台表演艺术效果
        戏曲与舞蹈的结合,绝不是对两者简单的结合,要明确戏曲与舞蹈结合的重要目的,有明确的结合目标,需要考虑的内容与因素都比较多,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演者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对戏曲艺术与舞蹈艺术都全面地了解。尤其是舞蹈意识,因为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以舞蹈演员躯体、四肢的舞动与相互配合,与戏曲艺术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舞蹈动作的技巧,选择“动静结合”的表演形式,能够对时空顺序、固定思想等打破,使人员的创新思想不再受到限制[3]。与此同时,还为大众带来全新的观赏效果,再加上舞台、道具等协作搭配,提升舞蹈与戏曲结合的表演效果。结合不同的戏曲剧目、戏曲内容等分析,增强舞台表演艺术效果,促进戏曲与舞蹈艺术的全面发展。
        例如:对经典戏曲剧目《花为媒》的舞蹈设计,我们选择其中《报花名》的选段进行分析,以伴舞的形式对其的创新设计。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对戏曲剧目的唱词含义反复地探究与分析,最终以“四季”为段落区分,选择中国古典舞对其的表演。其次,对舞蹈动律的控制,选择圆场、盘腕、提陈、云手等多种形式的融合,随着戏曲剧目的四季内容对舞蹈情景的变化设计[4]。最后,注重舞蹈演员的动作技巧设计,要求舞蹈演员要做到手、眼、身、法、步合一,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融入个人的表演情感,使戏曲韵味充分地展现出来,让观者可以根据对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表演,对戏曲剧目内容有不同的感受,对观者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由于《报花名》戏曲剧目的内容是以四季景色为主要内容,那么在舞台效果的设计上,就可以选择一些手捧鲜花道具、不同旋律节奏的音乐等,对现场表演形式的营造,让演唱者能够在花海的包围中缓缓下场,确保戏曲演唱与舞蹈表演的流畅衔接,戏曲与舞蹈的结合更自然,使观众的思想与注意力都随着节目的表演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为戏曲与舞蹈的结合表演起到了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戏曲与舞蹈的结合,能够对其表演形式的创新,戏曲可根据舞蹈艺术对说唱形式的创新,而舞蹈可以根据戏曲剧目内容,对舞蹈动作、舞台效果等合理设计,通过对戏曲与舞蹈结合表演形式的大胆创新,能够充分展现出戏曲与舞蹈结合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的对两种艺术结合的探究与分析,促进戏曲与舞蹈结合的个性化发展。有明确的结合目标,从而增强舞台表演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熙.论戏曲舞蹈程式的构建原则[J].艺术教育,2018,331(15):113-114.
[2]李子奡.浅析舞蹈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8,300(36):110-110.
[3]祝凡淇.论戏曲舞蹈的虚空化审美表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154(01):83-91.
[4]吴海燕.戏曲舞蹈设计的形式结构[J].戏剧之家,2018(33):117-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