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作者:黄春晖
[导读]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它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春晖
        (广东省廉江市长山镇石滩小学 广东  湛江 5244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它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教育是学生跨入知识殿堂的开始,在整个求知生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僵化、以高分论"英雄"、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正确引导等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改善措施。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兴趣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表明了一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对于学习知识具有显著作用。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动力。我国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从而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1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部分教师依旧遵循和照搬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前事先将要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学习;在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的作业加以巩固。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把考试要点进行总结和提炼,使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能归纳出重点,力求迅速高效的使学生进行理解与应用。而事实上,大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填鸭式教育让老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过于固化。
        在学生没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继续灌输下一个知识点,表面上教学效率高效、学生成长迅速,实则学生几乎没有掌握讲述的知识。尽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但部分教师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主体意识的缺失,从短期来看对于知识的汲取与掌握存在很大的损害,从长期来看妨碍了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与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1.2唯高分论的教学目标
        考试伴随学生的一身,在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会以分数来评判学习效果的好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班级内部排序、年级排序,甚至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比较并任意宣扬。该行为最终导致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将"唯高分"论的学习目标深深根植在脑海中。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应试教育追求高分的大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将受到错误的引导。比如在开始一篇课文的讲解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最先了解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然后会按照惯例引导学生对该内容进行解读与阐述,再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当学生对课文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时,教师已经完成了对全文的分析,并无死角的剖析展示在学生眼前;最后,为了使学生获得高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由此可见,将一篇课文的学习与分数相关联几乎涵盖了语文教学的任意环节,在一部分学校领导与老师的潜意识里认为,一切不利于考试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没必要进行的。激进的功利性教学, 不仅妨碍了学生的协调发展,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2改善小学语文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2.1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要条件"。可见,兴趣是学习、实践和探索的星星之火,是引导人类持续进步、持续进行的内在力量。因此, 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2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激励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便可以促使他们继续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索,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知道如何有效的实施开放式教学,并建立有利于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
2.3能培养学生爱老师、爱语文的情感
        兴趣对语文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言传身教,恰当地利用醒目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以一颗热爱语文的心在语文知识世界里畅游。
3提高小学语文兴趣教学的措施
3.1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习语文乐趣
        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情景式教学法,是一种趣味性与创新性兼得的先进教学方法,即要求教师能够依据课文内容组织情景式演示或气氛搭建,促使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充分理解和领悟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性格以及感受,进而能对课文内容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快乐。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秋天的图画》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秋游,体会大自然的宏伟壮观,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触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使语文之美在学生的演绎中重现,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发掘文中的乐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
3.2采用电脑手段,引发学习语文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擅长依托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利用教学媒介与资源的能效性,使教师能够更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改善,多媒体工具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编写相关的语文课件,在课件中添加合适的音频与图画,革除传统课堂中只专注板书式、缺乏新意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视觉传达与听觉刺激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赤壁故事的片段,给学生营造一种舒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学生喜爱新事物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的目的。
3.3开展趣味教学,触发学习语文激情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应试教育的余辉难以及时革除,在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把考试作为第一要素,并强行把语文教学活动与考试成绩相关联,教师要深刻认识学习语文的意义,其意义在于提高掌握与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片面的追求考试成绩。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合理的组织成语竞赛、阅读竞赛等小比赛,一方面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去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也更有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正确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了解新闻事实,能够使语文潜移默化的走进学生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改善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眼界,使得语文学习不再禁锢在课堂的45分钟以及仅来自老师的填鸭式教学。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景阳冈》为例,传统的语文教师仅仅只是根据课文来讲解基本内容,然后归纳剖析文中的情感要素,这一教学过程会显得十分的枯燥。教师开展趣味教学,应可以把学生设定成不同的角色去充当武松、店家、老虎。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新闻事件,反应出武松打虎,敢于挑战、不退缩的教育内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浅出,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成效,相比教师直接总结课文思想感情的教学方式来说,这种趣味式教学更有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继续固步自封,应立足学生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出发,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不断改善,不断为祖国培育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京文.浅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J].学周刊,2020(13期).
[2]李晓林.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J].教育现代化(16期).
[3]杨维.浅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