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作者:顾丽媛
[导读] 学前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教育阶段
        顾丽媛
        跨塘中心幼儿园青剑湖分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学前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教育阶段。幼儿的个性发展对其健康成长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针对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重要性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个人魅力形成和个体性格塑造三方面,尝试性地进行探索,旨在为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个性发展创设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元素,充分地体现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个性发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措施
        引言
        幼儿的个性发展既会对其将来的生活与学习形成直接性影响,又会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品质与看待事物对待周围人的认识[][1]。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个性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能控制相关因素以对幼儿个性发展形成积极性影响。因此,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助推剂
        (一)学前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学前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为幼儿园,而幼儿园是幼儿接触与融入社会的起点,是幼儿以个体的身份进入社会的切入点[][2]。学前教育可以被视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助推剂。一方面,幼儿园阶段,尤其是2-5岁的年龄发展阶段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高速期。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集中体现为教学活动内容、形式和教学主题,既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认识层面的发展,又能助力幼儿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学前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进入幼儿园,在接触班集体后,对园所和身边的人和事有着强烈的认知方面的内心需求,如幼儿对周围的人与事表现出好奇心,在活动中渴望被认可,表现出需要确定自身社会定位的需求等,而学前教育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社会认知层面的内心需求。
        (二)发挥助推剂作用的措施
        学前教育发挥助推幼儿个体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主要是依托教师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幼儿园所创设和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天性,又要满足幼儿的内心发展需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的[][3]。针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活动目标,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活动支持。例如,在中班幼儿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和准备多元化的区域活动材料,而且要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在“我是小医生”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既要加深幼儿对医生与病人社会关系的认知,而且要及时介入到医生与病人的活动中,以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具体到通过医生与病人的对话,使幼儿体验到倾听与表达在社会性交往中的重要性,情感上的共鸣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在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社会性经验和满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幼儿个体魅力形成的重要期
        (一)学前教育助力幼儿个体魅力形成
        幼儿个体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学前教育时期。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关注幼儿个体内心与情感需求做到因势利导,将有助于幼儿个体魅力的形成[][4]。幼儿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既表现为幼儿个体对事物对人的认识,又体现在幼儿个体对问题或者现象的想法方面。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关注,能起到助力幼儿良好品质发展的效果,进而形成幼儿个体魅力的积极作用。

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性的集中体现,以通过有目的性的活动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和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在养成幼儿良好性格方面,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活动评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与家长应关注幼儿个体的个性特征,一味地表扬与赞美不如关注幼儿的内心认知,以发挥评价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与调整的作用。在培养幼儿思维方式方面,教师应创设多元化的实践性活动以鼓励幼儿在体验式的活动中进行思考,在处理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思维方式,以从思维方式层面助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发挥助力作用的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实施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达到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助力幼儿个体魅力形成的积极性作用。在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方式上,教师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导向,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贯彻生本理念,如教师以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依托紧贴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地向幼儿呈现,以满足幼儿个体发展个性化的需求,对幼儿实施因材施教,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以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在体验式教学活动实施方面,教师旨在通过做通过实践性的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层面的发展,如艺术领域的活动,幼儿可以在感受美与创造美的实践中开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思维活动,以达到助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幼儿个体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一)学前教育是幼儿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幼儿情感认识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塑造幼儿健康人格的作用。一方面,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幼儿习得情绪控制的能力,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接受到环境因素的熏陶与教师的指导,并且能对生活与学习中的体验感与感悟做出反应[][5]。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幼儿的性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在学前教育中达到塑造幼儿良好性格的作用。如面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创设合作性的活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广泛地接触,而且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如以问题为依托指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在活动中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而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和实际处理问题达到调整内向性格的活动效果。
        (二)发挥关键期的措施
        学前教育阶段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把握住关键期以对幼儿的性格养成进行有效地引导。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养成与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例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教学中,教师依托幼儿的生活经验,深挖绘本中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元素,使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生成感恩的情感以为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创设的塑造幼儿良好性格的活动应紧紧围绕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如通过班级管理,使幼儿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性格。幼儿的实际生活能激活幼儿的参与意识,并且为幼儿认识到性格因素的作用提供活动支持,如幼儿调整自身的交往策略以融入到活动中,进而对其性格发展形成积极性影响。
        结语
        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重要性的发挥,既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学前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又需要教师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发挥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应然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晓蓉,邹海萍.构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成长社区”——以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 ,2019(34).
[2]李杰平.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内部影响原因及培养路径[J].教育观察,2020(12).
[3]董娟.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
[4]李典.浅析学前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J].才智,2020(09).
[5]何霞萍.研究基于学前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教育的研究[J].中学生报(教研周刊)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