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玉
(平远县第二小学 广东 梅州 514600)
摘要:书法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还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并逐渐引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这也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书法教育;核心素养;实施途径
一、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书法的教育过程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书法作为一种较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且独特的中国特色。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再到楷书、草书等,每种类型的作品都具有代表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进程,因此占据着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处于较高的位置。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祖先,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的宝贵文明,是中华语言和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书法,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性情,增加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意志
俗话说,字如其人,良好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在这个阶段,学生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并且在学习上缺乏毅力。他们对学习都是三分钟的热度。学习书法需要很大的毅力,每一笔都要认真。这种书写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写字,养成良好的性情,并有助于提高严谨性和意识。当学生在一点一点地学习书法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写好汉字,成为更好的中国人”的意识。
(三)以书法教育教学为切入点,重在追根寻源,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信息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的普及提高了打字效率,但也降低了学生和老师的书写能力,进一步影响了书法的发展,也限制了优秀文化的传承。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源,书法承载着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学习书法就像跳入历史的长河,聆听历史的声音、寻找根迹,感受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积淀和智慧。因此,书法教育教学的发展可以使师生真诚地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并继承美好的民族文化。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观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书法学习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耐心和信心。通过书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放学后,都可以保持较强的自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的要求。此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书法基本技能时,可以从教科书或阅读材料中选择一篇文章,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创作书法。书法教学还帮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他们对汉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满足了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要求。
二、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缺少书法示范、观摩课的引领
通常情况下,学校通常在课堂上教授书法,而示范书法和观摩课很少用于教学。书法课程的学时较少,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并且不了解学生的想法,不知道如何建立一个休闲而有效的书法课。此外,学习过程通常归结为仅评估书面作品。由于班级规模的限制,教师无法监督和指导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学生在书法上的缺点。
(二)书法课堂基础材料配备不足
小学的书法课大多在教室里举行,很少组织特殊的书法课。由于书法教学的性质,必须准备适当的书写材料,尤其是用于毛笔练习的书写材料、桌子和椅子的大小和高度与常规桌子和椅子的大小和高度是不同的,并且仅使用黑板学习存在一些限制。学生无法观察老师的笔和书写过程,这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小学书法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一)持续细化做好书法教学
书法教学离不开文学素养,因此在书法课上讲授文学知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书法老师与语文老师积极讨论教学经验,然后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纳入书法班,从而制定学习目标。诗词歌赋可以巧妙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帮助他们学习书法。如:小学二年级语文中的《古诗二首》的《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可以将书法与诗歌相结合,让学生练习这两首诗。在中国诗歌的悠久历史中,诗人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杰作。诗人通过爬高并眺望远方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欣赏一些有关古代人对景色的感想。在练习书法之前,可以让学生欣赏诗中的境界,从而理解性地去练习书法,提高书法课的内涵和思想性,了解书法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载体的意义。
(二)构建乐知乐学的第二课堂
书法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因为它具有重复性和单调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创造一个活泼快乐的课堂环境,那么小学生在重复练习书法时很容易失去新鲜感,从而导致学习疲劳,从而无法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以便为学生创建愉快的书法课。首先,借助多媒体程序,师生们可以互动地讲述书法家和作品的故事,以及汉字的演变。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著名书法大师的视频,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时惊叹于卓越的书法魅力,使他们全心全意地热爱书法和书法史,从而增加了对书法实践的兴趣;老师也可以依靠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录制微课的视频,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准备。本校在书法教学期间,会不定期邀请本土有名气的书法家到场指导,还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供学生训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学习,并让书法教学更加专业化。
其次,有必要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书法水平因学生而异。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对于具有扎实书法基础的团体,他们可以根据笔记本进行复制和练习;对于很少或根本没有书法实践经验的小组,教师需要使用面对面的演示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方法可帮助学生快速获得书法经验,因此,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书法时的抵触情绪,使他们能够以快乐和积极的态度融入书法课。
(三)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拓展视野
一旦开始深入学习书法,学生便会对书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在此期间,他们可以在教室和学校组织书法比赛,并定期展示作品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随着时间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创建一个为写书法感到自豪的学习环境。在整个比赛中,老师除了奖励杰出的作品外,还可以选择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们进行解释和展示,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使他们充分欣赏书法的艺术美感,并提高书法的学习技能。本校在每周三下午,都会组织固定的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促进更好的书法练习,加强基础的巩固。
(四)家校合力,让书法文化进民心
书法教学只在学校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书法节,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以便家长参与并共同体会书法文化的魅力,并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等让学生进行创作书法作品,然后将它们送给父母,以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和理解,这将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有气氛的书法学习环境。还可以在班级创建一个微信群,老师将课堂中的小视频和学生练习书法的照片与父母共享,以帮助双方及时了解、交流。
结论
书法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塑造学生的情操和发展其核心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书法学习本身具有重复性和单一性的特征,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容易对枯燥的课程内容感到厌倦。通过创建一个有趣快乐的书法课堂氛围,教师可以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参加书法练习,减少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书法习惯,也可以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及突破口[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
[2]胡晶晶.一节中小学书法课的课堂评价[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