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作者:曾雄飞
[导读] 在国家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核心内容之一,而高中数学是主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至关重要
        曾雄飞
        (龙川县实验中学 广东 河源 517300)
 
        摘要:在国家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核心内容之一,而高中数学是主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教育人员有所帮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使其成为综合型人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主体地位;教学情境;教学内容

        引言: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推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自从党的十八大后,改变了教育人员的观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强调尊重学生,确定其主体地位,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然而,根据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之处,首先,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毫无新意,主要讲解高考的知识点,很少扩展课外知识,久而久之,将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部分教师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讲解解题方法时,主要让学生寻找相关例题,从中找到解题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较为片面,导致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套用式的解题方式,在解题时容易忽视细节,不利于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最后,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缺乏了解,在日常教学中,总是为学生讲解做题的“捷径”,目的是提高考试成绩,然而,却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了解题的机器,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1]。
    此外,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众多,以下列举出教学中常见的情况:第一,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往往习惯于跟随着教师的思维思考,对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丧失了解题的主动权,在上课时,存在部分学生不管不顾做笔记的现象,缺乏完整的学习计划,导致难以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内容。第二,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容易被游戏等外界因素分散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果。第三,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在学会了计算方法后,不去亲自动手实践,缺乏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并且为了彰显自己的数学“水平”与高智商,常常找些难题研究,导致在正式的考试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知识涵盖了各个方面,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独立分析与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当教师讲解《指数函数图像极其性质》时,可以让学生查找教材内容,探讨指数的含义与性质,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演算过程,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
教师需要坚持核心素养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确定其主体地位,培养综合能力。例如,当教师讲解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使其根据数学教材,独立制作学习课件,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带着问题思考解题步骤,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例如,当教师讲解函数的概念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发思考,学生需要从集合的角度上看,任意选择集合A中的数,判断是否在集合B有对应的函数,并且对应值是否只有一个,若是不唯一,是否满足函数关系,通过独立思考,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函数定义,以及对应法则、值域、定义域之间的关系,探究函数的本质[2]。
(二)创造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最大化发挥探究教学法的意义,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自主学习意识,锻炼逻辑思维,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例如,当教师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知识时,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与表面积的运算公式,可以举例生活中的物品,说明篮球是球体、木桶是圆柱、漏斗是锥体等,展示出球体、圆柱、锥体的概念与特点,使其初步认识与理解空间几何体的内容,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不同见解。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之后可以总结出体积的公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在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跟上潮流的脚步,顺应时代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制作微课课件时,需要整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其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达到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
        其次,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简化复杂的知识内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动态的图片、音频、视频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当教师讲解双曲线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双曲线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消化数学知识。
        最后,当教师讲解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内容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增强知识的科学性,通过播放向量位移视频,引发出本节课的新知识,讲解向量的概念与用法等,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在本子上画出几何图形,仔细观察图像的特点与形态,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可以寻找立体几何与向量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科学技术的作用,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扩展教学内容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扩展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当教师讲解三角形变化的内容时,学生可以提前自主预习本章内容,总结其中重点内容,在课堂上将其与教师讲的内容进行对比,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在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后,教师需要扩展正弦与余弦等知识内容,同时编写出符合学生要求的背诵口诀,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为其顺利解题提供保障。
        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蕴含了数学知识,学生需要加强数学知识转化的能力,培养实践意识,将其更好地应用在生活中,只有经历过亲身实践,才能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拥有的能力。例如,当教师讲解圆锥曲线与方程时,不但可以使用多媒体观看双曲线与椭圆的特点,以及宇宙行星运动的轨迹,还可以去当地的科技馆,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不断探索。此外,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检查学生的课后习题时,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尤其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更是需要给予重视与关爱,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采用评价的方式进行鼓励与赞扬,斟酌语言说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其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着手,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动性与新颖性。同时,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简化数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有敏捷的数学思维,成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云飞.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 2017.
[2]继玮 邢. 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 教育研究,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