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君
(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结合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的锻炼要求,抓住几何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来简化数学知识。通过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主动探索几何知识的奥秘。这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另外,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明显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和事半功倍,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空间观念;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人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阶段,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教师需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比较被动,教师需要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通过鼓励学生在大胆探索的过程,使其主动提出个人的不同看法及观点,从而选择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现状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相辅相成,两者存在极为紧密的逻辑联系,前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后者。但是,在开展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活动时,学生个人的空间观念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存在混淆。
(一)忽略生活实际
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忽略了生活化元素的融入,最终导致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缺乏基础。生活情境中的几何图形比较多,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空间想象力,难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解读。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化体现了解较少,忽略了生活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及分析,整体的几何教学缺乏生活气息和趣味性,难以唤醒学生的思维。
(二)重理论,轻实践
数学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难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无法确保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最为关键,这一点能够为后期的动手操作指明道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要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难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对图形的理解及认知比较机械和浅显。
(三)没有强化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空间意识的树立,另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刺激和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确保新教学观念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数学知识学习以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为目标,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经验,突破生活难题和数学难题,有效分析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几何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教师只关注空间观念的培养,忽略了对其有效的强化与刺激,导致学生所培养起来的观念,不断弱化。
三、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策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辅助。大部分的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小学阶段的几何学习比较基础,大部分的知识都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前提,其中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分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思路,发挥这一特殊性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及优势。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弱,难以对抽象的几何知识进行主动分析及研究。但是很多学生比较好奇,对几何知识非常感兴趣。
教师则可以站在生活的角度,开展趣味识图等教学活动,巧妙结合生活来丰富几何教学的内容,唤醒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解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先设置加入少先队的情境,展示相关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分析红领巾的形状。很多学生会一口回答出红领巾是三角形的,教师就可以继续问学生,红领巾有几个角?每一个角的大小相同吗?这种提问式的模式能够让小学生对角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游戏物品,如:让学生分析积木的图形。让学生在异同点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个人的意见,从而发现长方形和四边形的特点。
(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课堂讲解与课后实践的有效衔接,进而保障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是基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动手操作环节,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让学生协调各个感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深刻理解不同的图形,进而产生几何学习的热情及兴趣。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个人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及激发,并且能够主动与教师交流和互动,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及信息设备,展示手工蝴蝶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自主观察的过程中感觉非常好奇,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在观看视频之后有什么收获呢?有谁能够利用简单的语言阐述整个制作的过程呢?手工制作比较简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并且在之前有了相似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够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前准备好不同的纸张,让学生对折,然后画出半只蝴蝶的轮廓,用剪刀剪裁出来。
教师就可以继续问学生,为什么只需要画半只蝴蝶的轮廓呢?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分析,进而意识到蝴蝶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方向不同。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直接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核心概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分析和大胆想象。另外,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尽量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疑惑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个人的空间观念。
(三)不断强化空间观念
数学知识学习是基础,数学知识运用才是核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小学生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比较有限,难以获得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完成几何知识学习任务之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了积累,但是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个人已经建立起来的空间观念会不断的弱化。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积极刺激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学生的实际应用为重点来,激发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讲解小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有待培养及提升,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对此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划分出一块多边形,然后让学生利用笔、尺子和纸,在该区域中种植不同的蔬菜和水果,看学生怎么样分配各个区域的面积。很多学生会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及互动,了解各个区域的面积大小。教师可以展示直观的图形,简化学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进一步培养个人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确保后续工作的落实。通过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构建完善的几何知识框架。
四、结语
在不断改革及完善新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备受关注。这一观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教师需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主动的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完善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袁樱.小学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王丽君.论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方式及教学策略[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2016,000(007):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