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作者:林水东
[导读] 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小学数学学科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林水东
        厦门市同安区云洋小学 361100
        
        摘要: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小学数学学科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进一步探究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新课程改革实施最主要原因是社会背景的巨大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的变化;此外,各个行业领域对创新型综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特别急迫,而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1小学数学课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1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专门颁布了《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方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单一方式已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具体来说,教师开始重视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小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开始实验性的实施情景式课堂、多媒体综合课堂、亲子课堂、生活课堂等多种课堂形式,并开始注重从各种课堂中收集获取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并运用相关的大数据技术予以分析等。此外,在受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始运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元认知教学、负强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行,开拓出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天地。
        1.2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实现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能力的探讨正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数学知识点的单一性和唯一性,以及相关教师对新课改的认知程度不高等,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只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脱节,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大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2.1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在全班讲解知识点,与学生很少互动,且在接受新知识时,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会使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枯燥、无趣的状态,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和创新。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和看法,通过交流拓宽自己的思维,同时还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不断增强的学生创新能力。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欲望
        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就要通过各种办法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更具创造性,从而及时转变枯燥,单调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拥有全新的体会和想法,只有学习课堂一直是新颖的,数学课程才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活动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使用教学方式,使其更具多样化,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渴望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学生充满想象力的,经常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千奇百怪的想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想法,正确引导,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把好奇心、自信和创造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混合运算与应用题”的学习中,作为一个比较基础的章节,教师必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比如在讲授混合四运算时,教师需要为学生灵活地讲解计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多进行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回答问题。
        2.3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情境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即每一个数字和公式都具有唯一性,不像语文中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营造出生活化的氛围,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在实际数学课堂中,课堂生活化主要指内容的生活化和师生关系的生活化,教师可以让将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融入进具体的生活环境之中,实现师生平等互动的和谐情境课堂。如在讲授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可以提前准备好十个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将其分为多少不同的两份之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多少,之后进行加减的运算,其中的难点就是为什么到十以后要进位,这时候,就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并进行师生互动、小组找原因比赛等,这种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2.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挖掘和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灵活掌握解题方法,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直接抛出问题,在此过程中,缺少合理的过渡,从而让学生觉得很突然,一时反应不过来,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新课标改革后,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探索问题。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以追求知识和探索的欲望进入新课程,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5注重教学策略的创新
        为更好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首先,应将开放性课堂作为主要的数学课堂方式,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时空限制,从而开阔小学的眼界和思路。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尽可能的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谈论,如提问“实现某一答案的途径有几个”,之后进行全面的班级探讨。此外,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时,可以利用多Flash动画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拓展,将高斯的故事或者欧拉的故事予以直观化的讲解,全面调动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积极引入和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从而快速提升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光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讨[J]学周刊,2019(2)
        [2]魏克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思考[J]学周刊,2018(36).
        [3]陈祥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4]黄维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1(14).
        [5]刘治平.形象化教学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J].小学数学教师,1996(3).
        [6]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