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作者:马荣
[导读] 地理教学是一门基础综合学科,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马荣
         
        新疆第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839000
        摘要:地理教学是一门基础综合学科,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究其学科特点更容易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无止境的创新思维,彰显个性的意识,为地理学科注入活力;为地理教学创设“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氛围、平台。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
        新课改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精神。
        那我们要怎么样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环境呢?我们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能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老师的教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解惑。关键是培养学生驾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个学生既有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非常重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花时间,下功夫为学生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力求把握好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问;鼓励学生说。让学生想说就说。教师在课堂中应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使用地理专业术语描述、阐述地理事物、现象、观点等。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尽可能多的讨论,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各抒己见。2.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每个案例分析,每个问题的探究,尽可能让给学生自己来总评,找不足。多让学生自己来做解释、说明。谈印象、感受。总结经验和教训。

提高学生评价、纠错能力。3.放手让学生去做。4.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和空间,把握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那么对一节课,一堂课的引入很关键,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它在新课的导入上就要很出色,要引起学生对该堂课的内容的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疑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当然, 调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思维动机, 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这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已,要真正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完全感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穿一些能够拨动学生心弦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制造冲突, 引起学生的注意, 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 可以设置矛盾情境, 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 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这样比教师直接阐明结论效果更好。要制造矛盾, 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 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由浅入深。否则, 矛盾不但解决不了, 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 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久而久之, 必然会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具体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上很少有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缺少有价值的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在教学过中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主张求异,积极引导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发挥新的潜能。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如:组织学生课堂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竞赛、辩论等。老师学生参与其中,相互做出评价、找出不足,推陈出新。对于专题问题的探究可附加试验、模拟、看图、查阅资料、学生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展开。地理教学中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在分析了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之后,留给学生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洪水日益频繁?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又例如,学习寒潮、台风这些灾害性天气的知识后,可以质疑寒潮、台风对人类活动有无利用的方面等问题。指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后,可以提出怎样理解“中国资源短缺”这一命题。这些问题对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十分有益的。此外,还应经常激励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见闻中,从所讲的课文内容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学生发现或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启发引导,点拔揭示,激励思考又要适时适当的排忧解难。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精神,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