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作者:马雯靖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极大促进了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现实问题
        马雯靖
        昌吉州图书馆 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极大促进了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现实问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公共图书馆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利用互联网,有效进行图书资料管理,成为每一位图书管理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含义入手分析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明确机遇与挑战的情况下,提出几点图书资源管理策略,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策略
        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影响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大大提高电子图书的传播速度,但是纸质书籍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公共图书馆只有实现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1“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财政支持的公众服务行业,担负着为人民提供图书资源,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任,其具有受众范围广、服务对象不确定、图书资源多样的特点。服务对象可能包括儿童少年、中年以及老人,受众范围可能包括知识青年,甚至是普通农民。虽然受众范围广,服务对象不确定但目的都是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方便、舒适的阅读服务和体验。而“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结合无疑为公共图书馆发展锦上添花,“互联网+”将利用高科技技术实现对公共图书馆现有的产业优化和升级。特别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将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通过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能丰富图书馆业务种类,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可见两者的有机结合符合时代发展大势[1]。
2机遇与挑战并存
2.1发展机遇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将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公共图书管理而言意义重大。其带来的巨大优势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管理过程更便捷。在“互联网+”时代下,在进行图书资料管理时,可以通过建立专属网站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管理者可以借助计算机管理图书资料,这样的操作无疑提高了图书资料管理效率,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管理范围得以拓展。“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本身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管理,这样的操作不仅能丰富图书内容,还能促进各图书馆间的资料共享。三是,管理形式更灵活。在传统模式下,在进行图书资料管理时多是采用手工管理形式,这需要每一个管理员手动丰富图书,而这样的管理模式无疑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进而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而“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图书管理者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管理图书馆图书资料,而这样的方式会大大提高管理员图书资料管理的灵活性,如将图书资料上传到互联网中,借助互联网扩展该图书的读者范围,提升图书的影响力量。还可以开设公众号等更新图书馆动态,提升图书馆知名度,熟悉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2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管理员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互联网+”时代下,为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势,需要科学运用互联网,提升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性,而这些需要管理员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能。目前,一些图书资料管理员存在实践技能高、管理水平高、但互联网运用技能有待提高的现实问题,而这将大大影响图书馆的发展。二是,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极大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范围,但是由于管理过程较为复杂,却增加了图书馆管理难度。对此为促进图书馆更好发展,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改变以往单一服务模式的局限,深入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2]。
3“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策略
3.1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管理者的技能水平
        为促进“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效融合,提高图书资源管理的效率,需要在转变管理方针基础上,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管理者的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图书资源管理效率,减少人工误差,实现互联网在图书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大规模应用。对此,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变更人员机制,筛选优质员工上岗。完善聘用机制,把好招聘关,全面考核其技能,尽量招聘雇佣能力强、专业性高、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第二,完善和落实奖惩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鼓励创新,重视年轻员工的创新想法,实现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人性化的个性服务。
        为提升管理者的技能水平,需做好图书管理者的技能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更加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及计算机技能,以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进而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提升其管理技能水平,并构建管理技能考核体系,定期考核管理者管理技能,做到有奖有惩,进而激发管理者的学习积极性[3]。
3.2加强数字化建设
        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提高资料管理和利用率,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有力的条件。对此,需结合图书馆特色,建立独特的文化超文本数据库,实现纸质图书向数字化资源的转化(扫描或音频收集),实现使将数字资源转化成光盘纸质资料。还可以通过引进新的信息化设备,推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3.3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的更好结合,有必要创新服务模式,进而实现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与时代的协调发展。“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的融合,使得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如搜索引擎系统可以实现对信息分类、整合,进而提高图书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通过对阅读群体进行分类,实现为读者提供服务,增强服务的有效性。对于老年读者可以使用简化的数据库流程,便于他们进行查询。并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推送服务,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4建立网络专题数据库,丰富文献检索途径
        为更好发挥“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的融合优势,建立网络专题数据库,丰富文献检索途径,以此提高图书资源的有效管理。首先,需充分读者需要,查询和分析搜索引擎上的相关分布信息,比较各搜索引擎的资源分布、信息量以及相关度,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网络专题数据库。鉴于“互联网+”下公共图书馆具有受众范围广,服务对象不确定的特点,为方便特殊群体的阅读需要,需要主动分析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阅读服务,如丰富文献检索途径,建立统一检索平台,读者只需一次检索便可以轻松获取自己所需资料。还可以通过优化文字加工处理格式,使得读者通过哪一种检索途径都可享受到最佳的服务[4]。
        结语: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对此只有结合互联网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以此更好应对图书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挑战和迎接发展新机遇。
参考文献:
[1]傅桂玉.探析“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4):19-20.
[2]刘彩霞.“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2):234-235.
[3]李蕊.试论基于“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才智,2020(02):247.
[4]冯春兰.“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9):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