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8期   作者:安茂桢
[导读] 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的加快发展,经济持续的增长带来诸多问题,在一个城市的规划布局当中,越来越重视生态理念的搭建,面对这些情况,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协调发展,统筹规划。

        安茂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的加快发展,经济持续的增长带来诸多问题,在一个城市的规划布局当中,越来越重视生态理念的搭建,面对这些情况,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本文主要是从城市生态健康规划出发,为注入城市发展新活力,探索当前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布局,最后总结出如何才能建设健康生态的新型化城市理念。?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规划设计中会运用到现代化科学与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走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路径,创建城市居民满意、城市经济运行高效率、生态良性循环的未来人类住区。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的内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从广义上讲,生态城市是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其实现了人、社会、经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现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提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从狭义上讲,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健康、和谐的人类居住场所。生态城市的建设实现了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的高度协调和统一。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首先,规划者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调动大众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将生态环境作为首要考虑内容,合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加强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减少污染排放及能源损耗。
        其次,充分考虑城市自然特征。城市自然特征是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考虑城市自然特征能够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对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实行重新规划和配置,进而增强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能源等应用的合理性,在保证原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城市与环境的共生发展。
        最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要想达到生态城市规划目标,需要将城市建设发展中所需使用的各种能源,如天然气、水、电等,融入规划设计范围内,采用合理方式降低污染物质或气体的排放,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需严格管控工业化生产企业,降低生产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直接排放,提高水源、空气的质量,达到绿色建设目标。
        三、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3.1加强生态功能区及土地布局规划的合理性
        3.1.1生态功能区的科学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功能区规划设计是最为基础的环节,不过由于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有很多,如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及特征、功能结构划分等,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前期的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生态功能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在生态功能区规划设计时,还要对城市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综合考量,加强规划方案的实用性。数值聚类法在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中比较常见,相关人员可通过叠加城市工业图、土地利用评价图,从整体角度分析城市建设,并以此为基准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
        3.1.2土地布局的科学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为加强土地资源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规划者要严格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城市环境条件及用地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参照城市保护要求、总体规划要求、规模大小、产业结构及性质特点,对城市土地结构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生态环境系统构建的有效性、可靠性。


        3.2绿色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
        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内部车辆不断增加,虽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对城市交通规划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绿色城市交通建设目标的实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交通便利性降低。如上所说,私家车的数量在城市中快速增长,并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道路承载力增加,原有城市建设中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人们的出行要求,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二是污染增加。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其尾气的排放量也就极度增加,这就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如北京的雾霾。基于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建设绿色交通,其建设的方向有两点:其一是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并加大公共交通作用及优势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出行时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数量,缓解道路拥堵情况。其二是鼓励人们开展绿色交通出行。最常见的绿色交通工具有自行车、电动车,鼓励人们出行采用绿色交通形式,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燃烧时产生的尾气,降低环境污染。另外,现阶段正在研究中的新能源汽车,也是理想的绿色出行工具,应加以重视。
        3.3提升自然生态基础的科学利用率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规划者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根据城市现状合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开展规划设计,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强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在现今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人工生态系统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而原始生态系统的利用率较低,虽然人工生态系统也能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但是却不如原始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性强。为此,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原始自然生态基础的应用,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并通过与人工生态系统的结合,优化城市整体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另外,还需加强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的科学利用,通过各类生态能源的科学利用,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4低碳能源使用的合理规划
        低碳能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考虑的内容,低碳能源的合理应用满足了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目标要求。基于此,在规划设计中,规划者要从能源互补层面进行科学分析,加大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污染,满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在城市电网规划中,要增大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合理转换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城市建设中所需的电能、热能,以推动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者,还可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解决供电不平衡的问题,保证电能供应满足城市人们生活及生产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要想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将低碳能源使用规划更好地融入,就必须重视新资源的研发与运用工作。
        3.5增大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率
        在现阶段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引入了循环处理技术,针对城市中存在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因过多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保证城市质量。同时,政府部门也需结合城市内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循环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民众了解环保建设的重要性,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动力。
        此外,通过垃圾分类收集方式的科学引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各项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且其中可以二次利用的废品也能够真正得到科学合理的循环利用,以此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为生态城市规划的进一步落实提供有力支持。
        3.6落实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作为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湿地中含有较多的水生动植物及生物,保护其水土资源,营造良好的湿地环境,能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进而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实现生态环境的调节和改善,增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提升社会经济价值,最终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生态规划组成要素以及规划建议进行分析,围绕生态城市规划核心展开讨论,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新宇,王丽艳.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讨[J].居舍,2019(29):105.
[2]吴国峰.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J].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