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问题:城市规划不协调、污水处理不达标、给排水设计具有滞后性;提出了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的有效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协调性、有效净化污水、先进性给排水设计。在给排水的先进性设计中,开展了三项工作,分别为:科学设计、科学选材,借助智能科技,为给排水运行提供助力,增强市政水利管理效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污水处理;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意味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需求不断上升。道路交通,作为能够影响行车与行人安全性、舒适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给排水工程建设成为了服务功能质量提升的关键。然而,在设计市政道路给排水设施布置过程中,存在给排水设计项目众多与管路布放线路长且面积大的问题难点,这不仅降低了所处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性,还使工程建设无法达到预期建设目标。为此,研究人员应对给排水设计问题产生原因与作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出优化控制工作开展的科学合理方法。
1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述以及重要性分析
1.1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述
城市供水管网的系统非常复杂,需要由多级输配水管网和多座净水系统共同构成,在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有不合理的因素都会造成投资的浪费,并且会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在净水厂的最初设计以及对管网的规划阶段就必须对全局进行合理的分析,优化规划设计,保证经济效益能达到最佳、供水条件最为合理、水质安全达到最可靠的效果。
对于市政给水管网的设计项目,在设计最开始就必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这个工作的覆盖面是否齐全以及工作的细致度都关系着工程的走向以及投资的合理性。在设计中主要的资料包括有原本地下管线的综合资料、用水量的需求以及变化情况、现有的施工工艺以及工程材料情况等。
1.2市政道路给水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在市政道路的给水管道设计中,对于管道的布置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工作。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保证管道在施工后能够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将管道的布置与城市的道路情况进行结合,保证给水的设置,考虑开口过多给水压带来的影响,注意因地制宜,尽可能在设计中以精准的数据来保证水管布置的正确性,倘若有城市铁轨路段的施工,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保证整体设计的科学性。在进行施工时要先确认了设计图的内容无误,然后在施工时则需要依照设计的内容来进行精准施工,减少水管的浪费,降低工程的成本,并且保证供水的安全性。
2市政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市政给排水设计需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要充分结合城市所在地区的降雨情况,因为降雨量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储量,进而影响到城市用水的供给。如果在一个降雨随季节变化的城市进行给排水设计,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到雨季多雨和非雨季少雨的问题。如果在丰水季没有对水资源进行适当储备,那么在缺水季节到来之后,城市就必然会面临缺水问题,因此可以在丰水季开展水资源储存工作,例如,可以修建小型的水库储存降水。但目前大多数市政给排水设计都没有对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这就导致在缺水季面临缺水问题。
2.2设计与应用环境不相符
市政给排水设计与实际应用环境不相符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给排水设计应该因地制宜,不仅要结合城市所在地区地形地势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还要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以及相应的城市道路状况,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城市发展相契合的给排水设计。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之中,很多设计人员会忽视这些方面,脱离实际情况,导致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不合理、不科学,出现设计与应用环境不相符的情况。
2.3污水处理不达标
现阶段,污水提升泵的设计工作科学性不足,造成污水管道埋设程度较深,引起污水管网高程设计适用性不高。在确定污水泵站建设位置时,应考量泵站与绿化区的相对距离因素。在单项管材实际设计期间,基于作业方式、基础项目作业等因素,尚未给予有效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给排水管网的运行能力。污水处理问题,应融合在市政给排水系统中,有效控制城市污水的污染面积。
2.4给排水设计具有滞后性
在给排水规划工作期间,设计单位尚未关注排水效率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给排水设计工作落实程度不足,引起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规划与施工实际不相符,设计变更工作难以有效确定等,降低了给排水设计工作的有效性,提升了给排水工程建设难度。部分设计人员开展给排水规划设计时,照搬其他工程的设计方案。陈旧的设计理念,已然无法适应新时期对给排水功能的需求,难以全面发挥给排水设计的综合价值。
3市政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3.1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由于市政给排水直接关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因此,市政给排水设计应该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和城市道路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综合进行。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人员要实地考察城市周边的环境和地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误差。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用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因为城市在不断发展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之中,相应的市政给排水系统要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所需。
3.2给排水管道管材的设计优选
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是废水与后期污水经过的重要路径,设计人员需根据道路工程建设条件来布设钢管、混凝土管以及插接式铸铁对接的充分,以为管路后续运行提供抗渗性与耐久性支撑。当输水排水工程处于流量较大的建设环境,应选用具有抗压能力与耐久性的混凝土管。如排水管设计处于地震或是多震动地带,应优先选择钢结构,其除了造价较高,能够有效发挥出耐震动与抗高压作用。如给排水建设区域属于酸碱度过高土壤,或是管道自重要求较高地段,设计人员应优先选择塑料管道,以发挥其经济性、抗腐蚀性、自重轻以及内部阻力小等优势。由此可以判断,给排水管道管材设计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因市政给排水管道材料所处的市场环境多元化发展,在按照管径设计大小时,如,排水管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应根据塑料排水管,来提高排水管作用实践的抗渗能力、缩小阻力以及密封性能。当管径超出800mm,设计人员应选用钢筋混凝土管,以为安装操作、造价控制以及管道运行抗腐蚀性能提供基础。
3.3排水管道出水口设计优化
设计新型城市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时,立交桥排水应按照原有城市管道设计与立交桥位置特殊性与重要性进行设计控制。此外,还应根据道路给排水管道自流、调蓄以及抽升泵站方式,来满足道路管网设施合理性与泵站科学设计水平。对于出水口的设计,相关人员应按照管道水体与地形状况进行分散或是集中布置。如,出水口所处的道路管道建设结构与地质构造简单,应结合经济可行性进行排水管道的分散设置。当所处的流水位置变化大且与管道水位距离较远,因设计建设成本较高,所以,应尽可能减少出水口布置,采用集中方式来提高设计工作开展效果。
结语
在进行市政工程的给排水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应在全局观念下综合考虑防洪排涝设计和排污管道设计,并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相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洪涝现象,提升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朱松林.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的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8):229-230.
[2]李丽娟.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J].中国标准化,2017(6):174-175.
[3]王鹏飞.试论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J].绿色环保建材,20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