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
南宁金万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建筑的质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但由于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加上近年来地壳不断的运动,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降低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建筑师在对建筑物抗震性的设计时进行了加强,希望以此来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灾害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随着地震灾害的频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抗震性在建筑中的作用。本文对建筑设计中的抗震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措施,希望能够强化民工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加强;抗震设计
1、抗震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能够精准地检测出地震发生的设备。如果有地震的发生,就会造成建筑物的坍塌,就会威胁到建筑内外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地震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造成巨大的损失。地震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虽然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尽量的降低地震所带来的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加强建筑物中的抗震性,但大多数的民工建结构中的抗震性仍然较低,难以抵抗地震。为了降低地震对居民带去的威胁,必须要加强民工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
2?抗震设计的原则
2.1?结构形状简单化
在进行民工建结构中抗震性的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结构形状简单化的原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准确的计算出建筑物坍塌时给人体带来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此项设计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将抗震设计结构形状简单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程度和安全程度,大大降低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如图1简单的抗震设计。
图1.结构简单科学的抗震设计
2.2?坚持科学化和合理化
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化、合理化等原则。在设计前要对建筑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抗震性设计。除此之外,还要对其设计进行全面的考虑,来保障各个设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性,一步提升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优化工民建结构的抗震性。
2.3?明确结构体系、简化平面立面力
建立明确的结构体系和简化平面立面力是进行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又一原则。在进行抗震性的设计时,设计师必须要确保每一个柱梁都受力均匀,抗震结构清晰合理,尽量使建筑物的主轴方向有着相同的动力。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尽量的保持平直,不要出现转弯和突变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结构规则进行设计,才能够使抗震性得到有力的保障。总而言之,在进行抗震性的设计时,必须要保证结构的简单,才能够一眼看出工民建结构的稳定性和设计中抗震性相对薄弱的环节,针对这些情况再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
3?民工建结构中抗震性设计存在的问题
3.1?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低
因为地壳活动越来越频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地震频发,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但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和政府部门对抗震设计并不重视。比如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夺走了许多同胞的生命,在此前我们经历过了唐山大地震,但我们并未提高抗震性的意识,导致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仍然损失惨重。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抗震的设计敷衍了事,在进行抗震材料的选择时,也没有选择质量较好的建筑材料,导致建筑的抗震性能差,在地震发生时很容易就发生倒塌现象。政府部门对建材市场的管理也不够严格,建材市场出现了许多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了城市中出现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3.2?设计标准不规范
因为目前对抗震方面的重视程度低,以至于我国的抗震标准低于其他国家的标准,抗震的各项指标都达不到国际的总体要求。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抗震的水平仍然非常落后,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只注重了发展的速度,而不注重对质量的追求和管理。所以在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对经济质量的建设逐渐的重视起来。由于我国近来地震灾害频发,经济损失比较惨重,我国建筑中抗震性弱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上。
3.3?抗震设计审查程序不够严谨
因为政府部门对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方面的审查程序也不够完善。在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完成后,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但是因为审查程序不够健全,抗震设计的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检测,不能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建筑施工带去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各建筑企业也利用这种情况,在建设中偷工减料,在没有对周边进行土质勘测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在图纸设计时,也是草草了事,造成后期施工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4?提高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4.1?对建筑场地进行加固
稳定程度较好的建筑物,在经历地震后被破坏的程度也会相对较小。建筑场地的稳固程度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固程度,必须要选择抗震性非常好的场地来作为民工建结构的抗震设计。若遇到土质较软且水分含量高的地区时,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加固,或者选择另一块建筑用地,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很多时候建筑施工工地都无法避免遇到土质较差的地区,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土质进行加固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进行加固。第一,可以将土质较差的土壤和质量较好的土壤进行替换,替换后还要确保不会出现地面坍塌的情况。第二,利用质量较重的大锤地面进行夯实处理,来避免后期因为承受的压力过大而产生下陷的情况。第三,将土壤中混入水泥土进行搅拌,提高土壤的硬度,以此来提高此地的承受力。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建设时,要结合当地不同的地质环境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以便在发生地震时,该地区不会发生下陷或坍塌的情况。有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点是,有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压缩建筑成本,在进行地下室的开发,但是一旦地震发生,那时就会被掩埋,所以必须制止高层建筑进行地下室的开发。如图2对地基进行的加固处理。
.png)
图2.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4.2?提高结构延性抗震性能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时,大部分都是采用钢筋和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稳定性高,抗震能力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但是抗震设计各方面环环相扣,联系非常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一处的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整个抗震设计彻底崩盘。要进一步保证工民建结构的抗震性,就必须要提高结构延性的抗震能,可以加强梁柱的支撑力,防止地震发生时会发生梁柱断裂的现象。工作人员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质量的保障,严格的按照标准来进行施工,进一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如图3所示。
图3.具有高度结构延性的建筑
4.3 选择合理的结构尺寸
在工民建抗震设计中,要选择合理的结构尺寸,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如果工民建的外观和尺寸不能达到抗震的标准,那么在地震发生时,就不能有效的抵抗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工民建筑物的设计要以抗震性为主,选择相对简单的抗震方案,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才能够提高抗震建筑的质量。在进行建筑物结构尺寸设计时,要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对建筑物的尺寸、面积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
结论
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在工民建筑中十分重要。由于地震的破坏性大,突发性强,对地震的发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必须在建筑物中加入抗震设计,来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审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工民建结构的抗震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刚,马龙.工民建结构抗震现状分析及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1541-1542.
[2]张玲玲 .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1013.
[3]王浩.如何强化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