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8期   作者:胥欢芯
[导读]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建筑结构设计是其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建筑结构设计极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建筑安全性,其最为关键的要点与指标就是抗震设计,本研究重点讨论与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抗震设计,以期能够对提高建筑结构抗震作用有所帮助。

        胥欢芯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建筑结构设计是其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建筑结构设计极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建筑安全性,其最为关键的要点与指标就是抗震设计,本研究重点讨论与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抗震设计,以期能够对提高建筑结构抗震作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分析
        
        引言
        地震具有不可确定、不可预测和较为复杂的性质,在现行的科技水平下,准确预测地震还不能够实现。因为建筑结构中的施工材料、使用性质和空间作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四周环境也会影响建筑工程,导致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进行抗震设计,从业者既可以借鉴外国已有的经验与理论基础,又要对其进行严谨的计算,才能够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抗震作用得到提升。
        1.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抗震设计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1选取场地
        在地震灾害出现的时候,对建筑主体结构会有较大的破坏,在地震发生过程当中由于地质之间的相互运动也会直接破坏建筑结构。一般来说,地质条件破坏现象最为常见,所以在减少地震灾害破坏多种举措中,对其场地的选取一定要合理科学,一定要选取抗震性能场地用作建筑施工场地。建设工程选取地质比较坚硬的场地,能够很好的避免沉降问题出现,有效的抑制了建筑物坍塌的发生几率。研究表明,选取地址较为坚硬的场地,地震活动程度与建筑物和被盖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2建筑选材
        建筑质量好坏与建筑选材关系密切。在地震易发区,对有关建筑选材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我们国家,建筑结构通常是由混凝土与钢筋混合浇筑而成,如果出现侧移就会导致大幅度的位移,这样就会引起建筑结构的负载变大,其抗震性就会大大缩减,因此按要求选取适当的建筑材料是十分有必要的。
        1.3实际情况与抗震设计不相匹配
        抗震设计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加强抗震设计。不过,因为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会引起实际情况与抗震设计不相匹配,更有甚者会偏离建筑设计的原有理念,这样既会很难达到预期的抗震效果,又会造成比较大的浪费。再加上由于设计者自身能力水平高低的限制,也会在抗震设计中出现程式化和套公式等问题,这也会对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抗震效果有一定影响。
        1.4设计地基
        建筑抗震性能的全面提升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刚性。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当中不能采用处理与整合地基等相应措施,也不能在不一样的地基基础上搭建相同单元的建筑物,这就需要选取桩基或天然地基的方法开展建设施工。在埋设建筑基础的时候,深度要求一定要得到满足,假使埋设过浅的深度,建筑物的千古作用就会大大缩减,当有地震发生时,就会引起建筑物的振幅变得很大,这是建筑物就容易倒塌损毁。故而,在预埋建筑物基础的时候就要加大全部建筑物的预埋深度,提高整个地基的稳固程度。
        2.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抗震抗震设计理念分析
        2.1选择较好的建筑抗震场地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际应用当中,设计者选取较好的抗震场地,实现整个建筑结构抗震效果大幅提高。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壳的运动会引起地表位置错动的异常。在建筑工程不一样的结构和不一样性质的建筑结构场地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也不一样。如果选取建筑场地存在弊端,当地震发生时就会加大对整个建筑的破坏程度,更有甚者会引起整个建筑结构的倒塌。

所以,在选取建筑场地过程当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抗震效果,尽量不选取容易被液化的砂土、土层软弱等地块,并加改造和加固好地基。
        2.2抗震设计当中的屋顶设计
        建筑物的质量越小越能够将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若遇到地震发生的时候造成的损失也会大大降低,这样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就会得到大幅提升。为了在敌人发生的时候减少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在施工过程当中还要尽可能的对建筑物的每个组成部分减轻质量。为了获得整个建筑物每一部分的质量减轻,就需要对建筑物侧面墙体与上部屋顶的质量减轻。如果整个建筑物质量很大,那么它的抗震性能也会大大降低,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其内部结构就会破坏严重。所以,在抗震设计过程当中,对每个结构的材料质量进行明确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屋顶施工时,尽可能的压缩屋顶高度,选取较好质量的施工建材,从而增强其牢固可靠性。在建筑建设与设计时最好选取节能型建材,不允许在屋顶放置别的受力结构,建筑的高宽比例也要相应加大,从而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2.3选择抗震材料要规范科学
        材料是整个建筑物的主要承重力量来源,选取适当的建筑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为保证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安全,要充分掌握场地每个部分的情况,获取和分析当地地震有效数据,从而保证所选择的材料适当。就抗震设计来讲,咱俩要具备高强度、轻质量,较好的延展性与整体型。从实践来看,钢结构是目前较为适宜的抗震材料,建造与维护成本高是其一大缺点。通常状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成本低廉、性能良好,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其延展性也有所提升。如果建筑物遇到地震次数较多,随着地震次数的增加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刚度也会大幅下降,持久能力也会缩减。所以在建筑抗震性能上,材料的选取举足轻重,一定要规范科学的选取选取标准化材料。
        2.4关注建筑结构设计有效计算有关参数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参数设计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确保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稳固。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者要重视建筑物应承受力和承受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严格算出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从建筑结构的实际考虑,严格的计算出地震冲击力对建筑物应受载荷的大小。选用专业设备仿真模拟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物的冲击,分析研判建筑物抗震模型,得到有关参数,设计者对有关参数着重设计,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得到建筑物实际受力大小。
        2.5合理设计墙体
        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设计时,当有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墙体受到的冲击最大,墙体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更有甚者直至倒塌,合理设计墙体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单独设计墙体结构,墙体的横向与纵向设计要达到抗震性能的有关标准要求。在总体规划与设计时,需要对有关部位细致化设计,墙体纵向设计要求在大地震冲击时,墙体不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设计时要以均匀为主,当地震冲击时,墙体不出现横向移动。纵向与横向设计相互兼顾,能够很好的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并且对建筑物的承载力有一定益处。通常来说,建筑物的强度大小与墙体数量多少有关,如果墙体的数量不符合要求,整个结构空间就会发声隔断,其强度也无法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墙体数量的分布与结构设计对抵抗地震冲击极其关键。
        3.小结
        总而言之,由于地震时有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探究已成为建筑学各项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应用当中,设计者与施工者需要共同探索、设计与应用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断提升抗震能力的强度,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桂芹.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 2018, No.134(04):102.
        [2]朱春花, 库腾飞. 关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 2019(14):185-185.
        [3]付荻.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 砖瓦世界, 2020, 000(012):42.
        
作者简介:胥欢芯,女,21岁,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