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梁
西宁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810000
摘要: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是影响驾驶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有很强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以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为出发点,探究了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相关概念,深入研究了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施工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政交通工程安全管理和服务体系,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市政交通工程;沿线设施;规划设计
1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概述
市政交通工程是指以高速公路、桥梁为主的交通干线工程,市政交通工程的沿线设施具体由以防护栏、隔离带、道路标线、防撞栏为主的交通安全设施,以监控系统、收费站为主的交通管理设施,以服务区、临时停靠点为主的交通服务设施这三部分组成。完善的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能有效解决驾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提升驾驶体验,在完善当地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规划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影响着市政交通工程的使用效果,如果设计缺乏安全性,则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人们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市政交通工程的性能也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的设计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人员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公路路线设置的合理性,保障路线设计的安全性,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进而保证公路的性能可以充分的发挥。
1.2 环保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将环保意识带入到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避免过度破坏工程附近的自然环境,在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中要尽量少改变或不改变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原生态。
3市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
3.1 市政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
第一,防护设施的设计。对于公路护栏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有效地防止事故车辆冲破分隔带或在危险路段冲出路基引发二次事故;能够有效地将事故车辆损害程度及人员死亡率降到最低;满足视线诱导、道路美化的基本要求。坚决防止在危险短有车辆冲出路基诱发二次事故或者避免事故车辆冲破分隔带;可以将事故车辆造成的人员死亡概率和车辆损害程有效的降低,对道路美化和视线诱导的基本规定要有效的给予满足。例如,为了确保旧路和新路能够有效的衔接,在当前所具备平交的前提下,将新旧路之间的连接设计点进一步增加,当作交通转向的基础点。但安全隐患容易出现衔接处,故将其设计范围扩大,将旧路融入到其中进行考虑。第二,道路标线的设计。为了将远期多次建设等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情况降低,因此,可以依据服务远期的思路对主体路基标准横断面进行设计,按照土路肩+硬路肩+路缘带+行车道+土路肩的方式对断面进行设计。从行车安全性和设计的一致性上着手,并且,一般利用非对称和对称两种方式对公路双向行驶标线进行设计,综合资源配置和安全两方面进行考虑,该路段在对公路双向行驶进行设计中,依据车道对车而且设计硬路肩的方式将标线设计出来。第三,轮廊标设施的设计。有效清晰的道路指示标志,能够提升道路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司机在白天工作开车的时候,可以将防护栏和路面标线当做指引,而在晚上开车的时候,防护栏和路面标线的引导功能就会降低,尤其是车辆由曲线逐渐取代直线的时候,这样对线路的变化驾驶员就很难迅速的判断出来,因此,就需要更加着重的去设计轮廊标,在行车的时候,令司机能够利用道路的轮廊标改变,对道路线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予以了解,进而能够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提升行车的安全性。第四,防眩照及明系统设施的设计。夜间在公路上行车时,司机的实现会受到行驶车辆远光灯的影响。因此,在道路工程中,对防眩设施的设计必须要进行加强,防止炫光情况发生,将一定的安全保障为夜间行车提供出来。应用“一”字型的方式,将防眩板设计出来,利用螺旋,将支撑钢板和单独的防眩板连接起来,确保能够独立的设计防眩板。同时,在进行防眩设计中,还应该对照明系统的损耗问题进行考虑。
3.2 服务和管理设施设计
第一,收费站的设计。在收费站车道上应该尽量的设置可以自动识别车型的装置,通过采取多种宣传途径鼓励上高速的车利用ETC 来完成自助缴费;在设计收费站时,应该尽可能地把入口收费广场和出口收费广场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它们因为在同一断面上而加大对收费广场的要求。第二,服务区的设计。在为服务区选址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地形,通过采取不规则布局的形式来建造服务区, 以减少用地面积。服务区的选址应该避免紧靠高速公路,在山区地形可以将服务区选在平坦的地方或山后,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工程量的效果。在服务区功能的设置上,大部分的服务区要满足基本的停车、休息、洗手间等要求,同时也要避免设置过多的功能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第三,监控系统的设计。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可以采取整体分布式的控制,由一个监控中心、若干个本地控制器和一些外场设备构成,外场设备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本地控制器传输的控制中心去,控制中心在接收到数据后应做出及时、有效得分析处理,并再通过本地控制器将信息送回到外场设备中。这样一个反应及时、操控性强、扩充性好的监控系统,不仅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而且也为超速和超限的检测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第四,防眩设施的设计。在高速公路夜间行车时,对向行驶车辆的远光灯会对司机的视线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道路交通要加强对防眩设施的合理设计,避免眩光,为夜间行车提供安全保障。在没有采用中央植树的方法来防炫光的桥梁上应该充分的使用板宽200mm,间距1mm的防眩板来进行防眩。对防眩板的设计应该采用“ 一” 字型铺开的方式,通过螺栓将单独的防眩板与支撑钢板连接起来,完成防眩板的独立式设计。一般而言,用于支撑防眩板的支撑钢铁通常采用3mm厚的钢板所制,并对其进行折边处理,然后通过地脚螺栓将其固定在护栏的墙背上。第五,轮廓标设施的设计。清晰有效的道路指示标识,将有效地提高道路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司机白天行车过程中,可以以路面标线及防护栏作为指导,而在夜间行车时路面标线和防护栏的诱导功能下降,特别是车辆由直线向曲线过渡时, 驾驶员很难快速地辨别出线路的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对轮廓标的设计,让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可以通过道路轮廓标的变化及时了解到道路线形发生的改变,从而提高行车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对道路轮廓标设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主线和匝道之间轮廓标的连续性,以确保司机视线的连续。轮廓标一般分为柱式、覆着式和桥式三种,对于每一种轮廓标的设计都应该充分的结合其材料和功能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确保对轮廓标的设计能够达到相关的安全等级要求。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政交通工程施工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公路工程的发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的被应用到其中,公路工程及其沿线的设施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只要着重的分析市政交通工程及其沿线设施,就可以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市政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2016,29(06):1-161.
[2]吴静,邓凌云. 面向规划管理与实施的轨道交通编制体系研究——以长沙为例[J]. 中外建筑,2018(10):114-117.
[3]张鑫,孔令铮,李亮,陈冠男. 北京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实施规划研究与探索[J]. 市政交通工程,2017,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