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13
摘要:水利工程在基础建设环节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水利建设技术也在持续开展的施工活动中被不断地革新与改进,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水利施工系统中,需要针对具体的施工建设对象,选择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法,注意各处不同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而达到水利施工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千百年来,我国对水利工程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关乎一个国家的民生水平,不容小觑,其可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我国工业、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助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通常在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目前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为全面提升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新时期下我国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格外关注。
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作用
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施工技术不但影响着水利工程质量以及使用性能,还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结合水利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状况,使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减少整体投资成本,为项目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此外也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先进、有效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也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社会竞争力以及整体发展进程,因此,要积极运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才能顺利完成施工周期长、难度大、施工危险性高的水利工程项目,从而增强施工单位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其二,水利施工技术影响工程运行中的资源供给。施工技术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实际效益,必须要把其落实到位。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全面、严格的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有的了技术支持,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其三,施工技术有益于资源协调。水利工程施工属于一项工程规模庞大、涉及内容广泛、施工条件复杂的工程,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技术,假如技术管理工作不合理,就会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混乱无序的的状态,同时浪费大量的施工资源。因而,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技术的管理,科学布局、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顺利完工。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离不开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开始前,由于缺乏实地勘探及结合施工地实际情况选定施工技术,因此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达不到标准且极为脱离实际,施工效果差强人意。
2.2施工技术质量不过关
水利工程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基础保障。水利工程自身具备一定技术性,所以在施工环节当中对于施工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但是,若施工单位在实际开展施工时,无法明确各项施工技术标准性、不具备精湛施工技艺,那么便很难满足水利工程施工标准。因为水利工程施工转包现象严重,很多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很难结合水利工程设计的要求来满足施工要求标准,直接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较低。
3水利工程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3.1土石方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土方施工技术是工程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效率。土石方施工方法较为,例如爆破技术、爆破技术、明挖技术以及土方回填等。施工团队必须要结合实际工程需求选择最佳技术,全面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其一,爆破技术。炸药和起爆器是爆破技术的关键因素,其直接影响着爆破技术的发展。要想进一步推动爆破技术的发展,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加以辅助,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现如今土石方爆破施工的机械化水平逐渐提升,潜孔爆破成为土石方工程施工的主要爆破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方工程施工质量。其二,高边坡加固技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经常遇到高边坡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避免边坡出现滑动或者坍塌现象,运用高边坡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满足边坡加固的实际需要,确保边坡稳定。
3.2施工导流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多被用来制造干地施工的条件,并将河道水流引致河流下游。在正式开始施工导流技术前,施工技术人员会结合河流的水文特点及实际工程地点的环境、气候等状况来选择合适的导流时间段,对导流流量做出具体的规定。根据河床的位置不同,施工导流方式被分为河床外导流及河床内导流两种方式。河床外导流即全段围堰法,一次性拦断主河道将水流引致泄水建筑物;河床内导流即分段围堰法,利用围堰将河床分为若干段,分段施工。
3.3锚固施工
边坡加固施工一般利用锚固技术,该技术包含锚杆、锚索两类,不会对岩体造成损坏,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施工中,可靠性、抗干扰性较强。预应力锚索包含外锚头、内锚头、锚索体等结构。其中,外锚头利用后张法,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在使用后张法施工时,可以对水泥浆进行一次性灌注,形成均匀的张拉受力状态,优化混凝土稳定性和强度;内锚头由水泥浆、砂浆等胶结料制成,在使用预应力锚杆时,施工单位一般会依据工程情况,对锚杆的孔距、孔径完成选择。
3.4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为了更深入研究灌浆技术要点,本文以某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研究灌浆技术。某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复杂,不但存在特大漏水通道,还存在较大孔洞,可以起到控制水流的作用,为了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选择灌浆技术处理工程堤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先制备一定量的稠水泥浆,用于填补洞口,在采用粗砂粒冲灌洞口,要注意控制冲灌顺序,先使用小粒径的粗砂粒,在使用大粒径的粗砂粒,多次冲灌洞口,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灌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改变冲灌方式,使用浓浆作为冲灌材料,在完成浓浆级配粒料以后,多次冲灌洞口,具体施工流程如下:准备稠度更高的浆液,将浆液缓慢灌入洞口内部,在管满整个孔洞以后,在安装以往的方法反复冲灌,完成灌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级配料作为冲灌材料,由多种不同粒径材料混合制成,主要包括土、砂石、砾石等材料,这些混合料的粒径有所不同,在混合到一起以后,可以形成过滤装置,在灌入孔洞以后,可以组成一个“架桥”,起到堵塞孔洞的效果,避免孔洞被水流冲刷。
3.5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实际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出现。假如某个部分区域的设计与承受力不一致,部分区域的水力较高地段软和等问题出现。这样的土质是不能满足施工具体需求的,所以,必须要加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例如,砂石和砂换填垫层技术,该种技术适用于若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厚度较薄的情况;深层水泥搅拌施工技术,这是当前最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模式,该种施工技术经常用于粉土、淤泥土的处理;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施工者需要明确基本的水利施工条件,进而为各项任务的积极实施形成健全的技术准备工作,水利建筑是当前的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位,但是一些技术应用层面的问题却被直接忽视,导致最终建设的水工建筑物的质量未达标准。必须以水利建筑建设的具体条件为基准,正确运用施工技术方法,提升水工混凝土应用技术水平,水利施工人员也需在水工建筑建设过程中,累积这一方面的水利建设经验,建设出更高品质的水利建筑。
参考文献
[1]詹志伟.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11):124-125.
[2]孙会堂.水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分析[J].地下水,2019,41(0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