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省 福州市 350007
摘要:材料的检测试验是保障材料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工程建设管控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的使用安全度。但是,在材料检测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导致许多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例如检验操作流程不规范、检测设备存在故障、检测样品选择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为保证材料检测试验的准确性,那么则需要严格执行取样标准,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严谨处理,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问题
引文:由于豆腐渣工程建筑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环节出现了问题,促使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被应用在工程中,因此人们对建筑材料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对于材料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众所周知,材料质量控制是精品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材料检测试验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依据,可有效规避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工程建设返工的现象发生,务必要对取样标准进行有效落实,试验项目需满足相关检测要求,充分做好检测数据处理工作。
1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常见问题
1.1材料取样缺乏科学性
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果材料检测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则难以将其作为工程建设依据,材料检测试验工作则变得毫无意义。材料取样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材料检测结果是否具备代表性和准确性,材料取样不科学的现象常常发生,从而造成材料检测结果不准确。在材料的取样环节通常主要是对相同规格、型号和批次材料的随机抽取,材料随机抽取的数量需要满足相关检测规定要求,然后在开展相应的检测试验工作[1]。为保证取样的科学性和随机性,取样部位和取样方法同样需要与相关的检测试验规定相符合。如果在取样环节未严格执行取样方法、部位以及数量的规范要求,相关实际的取样与规范要求存在相违背的地方,那么就可能导致整体材料检测试验结果准确性较差,务必要充分做好材料取样工作,这是保障检测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1.2在不同条件中的检测结果的控制问题
材料检验准确性受环境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对于材料检验环境控制同样非常重要,应对材料检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材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材料所展现出的性能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为保障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务必要对检测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控制,而且需要满足相关的规定要求。例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ISO法)》文件的相关规定中明确要求,对试体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应进行有效的控制,温度需要控制在0~40℃的范围,相对湿度需要超过50%;对试体膜前养护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分别将其控制为10~30℃、超过90%;另外,水中养护温度往往需要处于10~30℃的范围[2]。如果温度和湿度处于不同范围,那么材料所展现出的物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材料存储过程中需要依据其物理特性,在检测全过程中应对环境温湿度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控制,保证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3试验机加荷速度的控制问题
力学性能是材料检测试验中的重要内容,若在常温的情况下对检测试验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检测,那么样品材料所产生的形变常常会滞后于其在具体应用中的荷载,从而促使常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常常会超过其固有强度。例如,在建筑钢筋材料屈服点检验的过程中,若应用高荷载速度,则很有可能造成钢筋材料屈服点升高;再比如,在抗压试验环节所使用的检验样品主要是水泥和混凝土,抗压检验结果会随着加荷速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
1.4减小试验误差的问题
由于材料检测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即使在检测试验工作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但是难免会受材料自身问题、外部环境问题等而造成检验结果偏差,若检验产生的偏差处于所要求的范围,那么能够将其作为材料质量水平的评估数据结果。否则,需要多次重复试验,尽可能将检验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
1.5试验数据的取舍问题
在材料检测试验结果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偏差过大的结果,为保证同一组试件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那么则需要将偏差过大的结果进行科学取舍。根据材料检测相关规定,应将检测结果中离散性大的数据科学取舍,从而保障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例如,在水泥胶强度性能检测试验的过程中,若在检验数据中存在三组大于平均值的±10%时,那么应将其剔除,然后再重新计算平均值。在数据的剔除环节可依据相关的试验数据处理规定要求。
2强化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的有效方法
2.1确保检测试验项目满足相关检测标准
建筑材料种类非常多,在材料检测试验前需对其进行系统分析,针对不同材料设置不同的检测项目,结合我国在材料检测方面所做出的要求开展材料试验检测工作,从而实现对材料质量的控制目标。比如,在水泥材料检测试验环节需要结合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性展开相应的检测,主要有稳定性、水泥细度、凝结时间等检验项目,另外还应对其生产日期以及生产批次展开深入调查,保证水泥材料在有效期之内。混凝土骨料检测试验环节所需要设置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含泥量检测、密度检测以及级配检测等多项内容[4]。若在工程中应用C35强度混凝土,那么应对其展开相应的抗压试验。
2.2落实取样标准
工程建设材料应用量庞大,通常对其进行批量使用,因此一定要严格落实取样标准,材料质量水平的评估往往都需要结合样本产地与总体质量。在检测试验样本抽取环节应采用整体取样方式,对各项材料开展按批次或个体取样工作,在取样环节同样要形成由生产时间、型号、生产条件以及种类等其他多项元素所构成的检验批。若抽取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则难以实现对材料整体的质量水平准确评估,会促使材料应用风险大幅度提升。务必要保障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取样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责任性和操作性,对每一个取样环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必须应用随机取样方式。其次,由于不同材料分布形式大不相同,取样点的分布和数量也不同,因此材料选取方式也不相同。对于不同材料需要制定出不同的取样方案,取样点分布通常具有随机性,但是在取样环节务必要保障其具有代表性。对取样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如果样本数量过少则很难将材料整体质量水平充分反映出来,而且还可能促使试验数量的误差累计增加。
2.3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环节同样非常关键,在计算统计环节一定要严格遵守“四舍六入五单双”原则,对数据有效位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留。除此之外,对于特殊材料的数据处理应遵循不可修约的规则。通常情况下,砂料和混凝土材料的耐压试件强度平均值有着各自的数据取舍方案。在检测数据处理环节,如果发现存在差距悬殊的数据,或是材料性能指标异常数据,那么则需对这种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错误信息进行复查和修正。
结束语:材料检测试验是工程质量控制中重要内容,在检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材料取样缺乏科学性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材料检测中需要对检测环境各项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取样标准进行严格落实,对材料检测项目进行科学设置,最后还要充分做好数据结果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汪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97.
[2]张力川.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J].中国高新科技,2019,22:108-110.
[3]尤杨,王云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262.
[4]张波.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08: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