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8期   作者:张圩
[导读]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工程的发展。现阶段,工程领域中的技术交叉、学科渗透的现象较为明显,虽在我国起始时间较短,但普及规模较大,在诸多领域中均有涉及,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科学技术
        张圩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工程的发展。现阶段,工程领域中的技术交叉、学科渗透的现象较为明显,虽在我国起始时间较短,但普及规模较大,在诸多领域中均有涉及,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科学技术,该项技术从根本上转变了机械工程的生产现状,进一步扩大机械工程的运用范围,并为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推动了我国机械工程向安全、简单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工程;实际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与特征
1.1内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保障机械设备运转的必要条件,从基本内涵角度分析,该技术在于预设相应的机械控制程序,进而实现智能化的机械控制,并达到实现多功能、低消耗的最优效果,同时机电一体化整合了机械功能改进、机械设计、时效优化等技术领域,并在电子技术的辅助下,系统会通过预设的装置进行流程化操作,通过配置独立运转的功能单元,实现最高层次的智能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引起本身具有独特的操作过程,并设有自我控制、自我检讨、自我调整等信息新功能,完成实时性的自我诊断和自我优化,融合多层次的体系要素,匹对与之相对应的机械工程操作项目。在机械技术、微电子等科学技术组合应用下,可有效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充分保障技术的安全性、技术性、可靠性。
1.2特征
1.2.1系统性强
        机电一体化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多项技术的集成。技术特点:功能全、系统性、综合性、逻辑性。其可在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下,实现不同配置技术的组合,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根据逻辑特点差异,可选取不同技术的优势整合。
1.2.2应用性强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并具有较强的普遍性。该技术在机械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多项技术的深度融合下,逐渐应用于多学科、综合性技术项目,进一步延伸了机械工程的研究范围,突破了工程领域的应用区间,扩大了工程的运作规模。
1.2.3集成性、整体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具有集成性、整体性的技术特征,从集成性角度分析,优良的附加值是机电一体化的主要体现,并拥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降低机械污染的同时,优化了机械运行的实效性;从整体性角度分析,该技术有简单、易操作的人机界面,便于广大用户更为直观察看流畅且完整度高的机电运作流程。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2.1包装机械
        现阶段,多数企业在包装机械方面,仍选择控制连杆或齿轮构造技术,实质上分析传统构造的方法,均属于单一性的控制电路及连杆结构,增加机械包装的流程,调试机械维修的难度。若一体化机电技术能替换原有的机械包装技术,有助于缩小部件的体积,降低机械消耗。在微电子技术的辅助下,可提升包装工程的效率,满足低耗高效的包装机械要求;在包装调试的过程中,有助于实现测试、控制功能的同步进行,有助于判断食品包装的卫生程度和安全性。
2.2产品开发
        随着人工智能、数学概念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高速运行、便捷、灵活的优势,可在机械设备的空间中进行较为复杂的机械操作,该系统可开发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的开发中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型机械结构进行了全面创建,摒弃原有机械构造的同时,增添了全新的产品功能。
2.3工程安装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施,可有效保障各项机械技术实际操作中的一致性,有助于实现整体机械工程协作的发展目标。在空调机械领域工程安装中,运用一体化安装系统,有助于提升安装过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并将空调中的冷凝器、压缩机、室外风机、单片机等设备有效联合,进而可构成全方位的循环系统。

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整体操作的效率,为各个施工环节建立有效联系。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需与现代化、智能化科学技术深度融合,是实现一体化技术向智能方向的转变有效前提和基础保障[5]。该技术预设相应的机械控制程序,进而实现智能化的机械控制,并达到实现多功能、低消耗的最优效果,同时机电一体化整合了机械功能改进、机械设计、时效优化等技术领域,并在电子技术的辅助下,系统会通过预设的装置进行流程化操作,通过配置独立运转的功能单元,实现最高层次的智能优化。在这方面,和传统的机械技术之间主要的区别是该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需在遵循控制理论为基础保障的前提下,将人工智能、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的模拟技术予以落实,完善自动编程的相关诊断,优化各工程项目的加工环节。
3.2网络化
        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的背景下,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并在机械工程应用中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6]。现阶段,随着网络化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需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和完善,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综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坚定落实机电一体化技术自身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为其网络化发展奠定基础,并在一体化技术工作中,融入各项工程项目、工程技术,进而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并通过该种技术,推动我国机械工程的后续发展,并实现理想的发展目标。
3.3绿色化
        现阶段,绿色发展是我国各行业的核心发展理念,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更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要,提倡绿色化发展理念。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均有显著提升,但不可否认,全球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在该环境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所生产的产品也需落实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下进行产品加工、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加工等环节对环境的污染,产品投入使用后,可通过二次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从本质上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绿色化发展。
3.4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具有种类多、数量、难度系数高的特点,所以,在机电一体化实际运用中,需积极落实距离测量、图像识别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块化发展。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受电子技术的标准化、系统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进一步提升、优化机电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工程产品生产结束后,第一时间匹配各种关键的零部件。日后发展中,一体化技术将逐渐向模块化方向发展。
4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是覆盖面极广、学科领域较为丰富的综合性工程类学科,在机械工程运用中,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价值。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现代化的各种科学技术,是实现一体化技术向智能方向转变的基础保障。该技术更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要,提倡绿色化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需充分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有效促进各项机械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生产效率,该技术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仅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中的一种,要想全面探查该项技术的优势,需落实技术自身的发展理念,促进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绿色化、高性能化、智能化发展,为我国机械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滕旭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4):154.
[2]袁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展望[J].湖北农机化,2019(12):12.
[3]蔚海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其趋势展望[J].中国金属通报,2019(6):253-254.
[4]张文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设备工程,2020(10):225-226.
作者简介:姓名张圩(出生年—1993.08.0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宜兴,单位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职称初级,研究方向(或主要从事工作):机械制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