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龙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安全管理的工作对象是事故,防止事故及降低损失是最终目标。在事故预防工作方面,其关键在于对危险源和隐患的管理。只有从源头上控制危险源、在过程中消灭隐患,才能给事故预防带来双重保障。显然,对危险源的预控是安全管理的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守住根基,方能守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一旦事故出现,就无法挽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快速、科学、有效的应急反应,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降低事故损失。因此,应急管理是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抓手。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
建筑行业为取得竞争的优势,推动其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施工的管理,在强化建筑施工建设中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施工建设顺利进行。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要强化企业的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不断地增强安全管理的意识,将安全管理理念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中,优化安全监督管理方式,降低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表现
1.1应急机制欠缺完善性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事故应急机制的完善。但是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在这一点上相对还比较欠缺,施工中如果有事故发生,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后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给企业造成过大的损失,以及出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考虑,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的重视程度。
1.2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
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会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施工管理部门在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对施工材料严加管控,不合格的产品严禁运送到施工现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会使用到很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施工人员要正确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确保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3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标准,也是约束每一位施工人员行为的标尺,如果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则对施工安全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建筑工程往往规模较大,在施工中如果施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员工数量不足等情况,往往会雇佣素质较低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导致安全问题频发。同时,如果不能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奖惩制度,则无法将具体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重大的影响。一旦制订了安全管理制度就必须进行妥善执行,否则安全管理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
2.1规范安全管理技术
(1)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会在脚手架、平台框架和建筑平台板等危险区域进行施工,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确保这些区域的载重量满足设计的要求,同时加设钢丝绳来提升主建筑结构与外部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将保护绳系好,从而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2)建筑工程施工对天气条件的要求非常高,施工企业必须提前对每天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大风、冰雹、雨雪等恶劣天气会给施工安全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因此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密的保护。施工企业可以将气象设备安装在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准确获取天气信息,为现场施工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将风速测量仪、接地电缆和避雷针安装在塔吊上,当风速达到六级以上时塔吊要停止作业,发生雷击等问题时避雷针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塔吊的正常工作得到保证,同时也提高了塔吊作业的安全性。
2.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根据工程设计情况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真正的落实到工程中,同时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使其更具实用向、可行性。同时应将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落实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提高企业应对安全施工的能力,确保一线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2.3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以此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如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施工宣传标语或图片、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培训工作等,将安全施工模式日常化。可见,只有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才能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4提升作业环境安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提升物的安全状态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但由于人的原因,物的安全状态会被随时破坏,恢复其有效性既增加成本又耗费时间,且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事故。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是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本质安全理念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第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能按既定的操作规程作业,杜绝“三违”现象,实现个体安全;第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能保持安全运行的状态;第三是管理规范性和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规范管理制度、科学管理,杜绝管理过程的失误,在生产中真正实现零缺陷、零事故。
2.5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安全管理重在防范,强调要通过事前控制,做好安全事故隐患消除等一系列工作。首先,需要构建起健全的安全运营体系,做好安全组织管理工作,可通过指派专人的方式,组建其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安全管控团队,专门负责安全管控工作,保证各项安全工作执行质量;其次,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做好事故发生规律与处理经验总结,确保各项潜在隐患可以及时在消除在萌芽之中,保证安全隐患治理、排除质量;再次,对人员从业资质展开严格检查,积极展开岗前培训以及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工作,要从源头起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最后,强化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水平,分析以往事故处理不足与缺陷,展开针对性优化,保证应急预案制定质量,确保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事态可以得到及时控制。
2.6加强对施工人员业务的技能培训
为了有效的解决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就要不断提升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那么,在实际的施工中,肯定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有针对性的为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该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培训时,可以利用基础知识培训、安全管理事故分析以及安全问题模拟等方式,通过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使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能水平得到快速上升。对于土方开发、爆破、吊装等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要更加注重安全培训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安全保护下顺利的完成任务,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了安全管理能力,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发展。
3结语
建筑企业若想长远发展,必然要对安全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项目施工时,不但要预先明确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还要分阶段做好总结工作,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才能进一步实现项目工程在质量上的提升,最终达成建筑领域在行业和国家发展中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总之,健全和完善建筑相关工作的施工管理制度,为施工人员提供全面的安全指导。
参考文献:
[1]李俊男.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工作的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0(11):144.
[2]蔡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J].居舍,2020(08):137.
[3]勾杰,唐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关键探索[J].中华建设,2020(0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