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技术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8期   作者:张柯
[导读] 公路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现代交通体系的核心枢纽,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公路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施工技术作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技术使用情况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是保障工程使用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重点
        张柯
        金华市鑫畅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公路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现代交通体系的核心枢纽,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公路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施工技术作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技术使用情况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是保障工程使用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重点。因此,本文对公路施工技术及常见路面施工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公路施工技术分析
        1.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作为公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路基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结构的性能,是保证公路工程使用功能发挥效果的关键节点。路基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各项技术手段建设路基结构的过程方式。同时,路基施工技术涉及到地基处理、道路结构加固、路基排水等诸多施工领域。在应用路基施工技术时,需要分析工程现场环境情况,评估道路结构的受力情况、最大交通量、道路所承受荷载,科学制定路基施工方案,既要避免路基结构性能浪费,也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不会在后续使用期间出现路基沉陷、路面开裂等质量问题。
        2.路面施工技术
        路面施工技术是建设道路结构路面的技术手段。现阶段,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将路面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路面的质量要求、技术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应用路面施工技术时,企业应结合工程情况、路面等级来针对性制定路面施工方案,明确各项施工参数、路面性能指标要求。此外,路面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路面质量受到材料、人为、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需要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施工工艺,贯彻执行相应施工标准,有效预防、处理各类施工问题,才能为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公路路面施工常见问题
        1.软土地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现阶段,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面临软土地基问题,地基结构的含水量过高、承载性能较差,不具备开展后续施工活动的前提条件。如若没有及时、有效处理软土地基问题,在公路工程通车期间,有较高可能出现地基沉降、道路结构开裂等工程事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一些公路工程在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地基处理效果不佳、处理技术选择不当的问题,很难将天然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至施工标准以上,路堤不稳、路基沉降、路面开裂等施工问题的出现率较高。
        2.选材不当
        从材料角度来看,在公路工程中,时常出现使用劣质材料、材料选择不当的问题。其中,由于施工管理力度薄弱,所使用各类施工材料的良品率较为低下,材料实际质量与施工标准存在出入,进而对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干扰,如路基强度不足、路面易形成裂缝。同时,所采购材料种类、材料混合比例与工程施工工艺的匹配度较差。例如,在建设沥青路面时,所制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案不合理,沥青与油料比例不佳,对路面性能质量造成影响。在沥青比例较小、过大时,会对路面结构紧实度、沥青混合物黏度造成影响。而在油料比例过小与过大时,将对路面光滑度、沥青润滑效果造成影响。
        3.施工工艺不佳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在部分公路工程中,所采取施工工艺有待优化完善。例如,部分公路工程采取半幅施工、通车方式,有效消除了工程施工活动对公路使用情况造成的影响。但是,受到工艺限制,两侧路面接缝处理难度较大,在路面结合处形成施工缝。

在工程通车使用期间,持续受到气候条件、过往车辆荷载作用力影响,路段纵横接面处易形成裂纹、且裂缝往往具有扩展性,会持续向路基结构、裂纹两端进行延伸扩展。同时,在部分公路工程中,施工工艺管理力度较为薄弱,没有充分满足工艺要求。例如,施工人员没有提前对路面现场所分布各类杂物进行清理,导致路基结构中混入少量杂物,杂物在产生氧化反应时,将对路基结构密实度造成影响。而在未提前开展降排水施工时,也会对路面结构造成渗透破坏。
        三、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处理软土地基
        在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其企业需要组织开展施工现场地质勘察工作,持续采集现场水文地质信息,生成地质勘察报告。如若施工现场中分布软土地基时,应结合工程情况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科学制定处理方案。具体来讲,则是综合分析软弱地层深度、地基承载性能要求、工后沉降值要求等因素,在其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以当前应用较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为例,在软土地基处理深度小于3m时,可选择采用换填法,可将地基承载性能提高至120-150/kPa区间范围内、工后沉降量在10cm-15cm内。而在软土地基处理深度在8-15m时,采取水泥搅拌桩技术,可以将地基承载性能提高至100-130/kPa、工后沉降量为15-25cm,这项技术具有无噪音、环境影响小的优势。
        2.重视选材工作
        在选材环节,技术人员应以公路路面结构的性能指标要求为主要依据,如路面密度、强度、承载性能等要求,在其基础上明确各类施工材料的性能指标,如集料最大粒径与压碎值、沥青粘度等等。随后,根据工程情况科学制定路面材料配制方案,如沥青混合料、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方案,沥青与油料用量比例等等。开展试拌作业,将试品送至实验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材料配合比方案、用量比例进行优化调整。
        3.路段接缝处理
        受到工艺限制,往往会在路段结合面形成施工缝,对路面结构完整性、承载性造成影响。因此,应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完善,尽可量减少施工缝出现率。同时,对路段接缝处进行有效处理。例如,可选择将向轮路段接缝处保持为上下交错状态,路面虚铺层重叠一定距离,反复对路面接缝区域开展碾压作业。如此,路面铺料在高温条件下,相邻路段接缝处会得到有效融合、具有良好粘合效果。最后,施工人员在路段接缝区域表面均匀涂刷适当厚度的乳化沥青,进一步加强路段接缝粘合效果。
        4.控制路面温度、压实度及平整度
        为保证公路施工质量,需要重点对路面温度、压实度、平整度等关键施工参数进行控制。例如,在路面摊铺、碾压作业开展前,对摊铺料实时温度进行测量,采取温控措施,确定摊铺料温度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开展后续施工作业。而在终压环节,要求将路面摊铺层温度保持在90℃以上。同时,根据工程情况合理设定路面碾压遍数、碾压频率、设备规格型号等参数。在工序交接环节,对上一环节施工成果质量进行检测。例如,在初压、复压、终压工序准备环节,对路面摊铺层厚度、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查测定。
        结语:
        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技术人员应掌握公路自身的使用特性,充分考虑各项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围绕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针对性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质量,致力于提供安全、稳定的交通环境,保证公路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平国.公路施工技术及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3).
        [2]陈虎.公路施工技术及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
        [3]喻义明.公路施工技术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1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