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燎
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60
摘要:顾名思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就是希望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缓解城市缺水现象,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储备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与改造理念是基于“渗透”与“停滞”,“储存”与“使用”相结合。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产生的背景、意义和设计思路,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具体应用,以期完善自然排水系统,美化城市环境,构建起可持续性的协调有序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关键词:海绵城市;社区微改造;应用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缺水问题。虽然中国有自己的母亲河黄河和被称为东方之龙的长江,但由于人口众多,中国实际上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不到世界的1/4。长江中下游不少城市虽然紧邻长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但实际情况是人均水资源量很小,不到全国水资源量的1/7。而且,这些城市降雨频繁,经常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和生活环境。
1社区海绵化改造的定义
社区一般是指我国商品房改革之前建设的,大部分社区为单位集资房。海绵化改造就是指把社区改造的像海绵一样,在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面前能够有比较大的“弹性”,下雨时能够有效解决内涝问题,具有吸水、渗水、储水等特点,用时将储存的水并加以利用,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 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 、改善城市水环境 、保障城市 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
2海绵社区改造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图1)。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png)
图1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图
3设计思路
3.1海绵城市设计总则
根据“渗” “滞”为主, “蓄” “用”相结合的思路,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和居民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合理地对周边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为目标。通过“低
成本、低影响”,将雨水排放系统与自然绿地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开发技术,运用创新思想合理建设海绵城市,突出海绵城市的特色为原则,做到排水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3.2 设计目标实现路径
结合小区当前的排水设施,优先对小区的绿地、渗井、雨水花园进行改造,通过对雨水有效地组织和截留,对雨水实现初步净化,然后再排放到绿地、渗井等地方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储存,利用自然方式对雨水进行净化渗透,调节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保的经济有效的改革措施。
4海绵城市在社区微改造中案例应用
4.1项目概述(广州南沙区柳岸晓风住宅小区)
项目地址: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岛凤凰大道以西
用地面积:35347.1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31963.90平方米
绿地面积:12355.40平方米
综合容积率:2.5;绿地率:35%
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如下: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2% ,可渗透地面率> 40% ,透水铺装率> 70%,下沉式绿地率> 50% ,绿色屋顶率> 70% ,面源污染削减率> 42%
4.2构建社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区域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用在社区之中,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与储存,对此,应构建一个完善的社区雨水集中收集、处理专用区域。(1)对场地的屋面雨水与场地雨水进行初步的初雨弃流,通过管道顺利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之中。(2)对剩余雨水进行储存,在雨水蓄水池之中进行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并妥善保存,用于景观补水、绿化浇洒等,同时将溢流水资源引入市政雨水管网中。(3)构建雨水分散式源头处理区域,对屋面雨水、场地雨水等进行集中控制,一方面用于小区绿地灌溉,另一方面还能净化水资源,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png)
图2 雨水收集改造平面图
4.3小区内部道路建设
社区内部道路建设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用在社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重视。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涝,对雨水进行高效回收与利用,所以,小区内部道路建设应注意路面渗透功能,让雨水充分渗入地面,减少雨水在路面上的沉积,实现水资源良性可循环利用。本案例小区绿化区域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大,在道路两旁绿化带可以设置雨水槽,一方面,能够有效收集雨水,确保各种植被健康生长;另一方面,还能净化空气,打造小区观赏景观,为居民住户提供舒适、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png)
图3 透水地面(道路)改造平面示意图
4.4植草沟施工技术应用
植草沟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可收集、输送、排放并净化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植草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以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其对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的控制都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效果。
图4 植草沟改造局部大样图
结束语
社区的海绵化改造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有的排水措施,对社区加快改造,以低成本、低影响为前提条件,建设经济环保的排水系统,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推动城市化的现代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对老旧小区的居民社区进行了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J].建筑科技,2019,3(06):23-25.
[2]杨宛迪,冀晓亮.社区屋顶绿化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J].居舍,2019(04):110+164.
[3]信玉玲.社区小区的雨水收集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探讨[J].社区产业,2018(12):31-33.
[4]宣梦茹.社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措施分析[J].社区与房地产,2018(33):225.
[5]曾庆红.某社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探讨[J].市政技术,2017,35(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