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爆破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8期   作者:田海晟
[导读] 铁路、公路施工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隧道施工问题。爆破施工作为隧道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施工手段之一,
        田海晟
        甘肃久联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甘肃 定西743000
        摘要:铁路、公路施工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隧道施工问题。爆破施工作为隧道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施工手段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爆破技术展开分析,总结技术要点并提出适应于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提升整体品质。
关键词:不良地质;隧道爆破;技术要点
引言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而隧道作为施工中的主体结构,在施工时若遇到不良地质条件,除了影响施工质量之外,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一种潜在隐患。
1 隧道施工特点
(1)隧道爆破是在一定封闭空间内进行的,路基、石拱等都是在开放空间施工的,        而隧道正是在非平稳道路区域,为消除一些地理障碍,在山岩或某些自然区域内实施的有目的人工处理,所有的工程几乎都是在密闭空间实施的。(2)隧道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专业的测量、准备施工材料,在进行隧道建设时,除要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外,还需进行专门的地质勘探,针对隧道施工的周边地理环境进行调研分析,了解采取何种施工方式是最为有效、合适的,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3)在隧道施工期间,还需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隧道具体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在岩洞内进行的,岩洞内环境情况不明朗,随着施工的不断深入,许多危险情况往往是难以预估的,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还需从隧道质量入手,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不良地质条件的危害
2.1 地表填土
        因其填土层较厚且含水量较高,其具有松散的结构,就会容易导致地面下沉和变形,并且会导致塌陷。
2.2 软弱淤泥质土层
由于淤泥质土层具有低强度且易发生蠕动的特性,在进行爆破施工过程会造成大区域的塌陷,就可能发生地面下沉问题。
2.3 厚砂层
因其厚砂层密实度十分高(贯击指数N大于30),液压成槽机会用在松软的土质,通常贯击指数N大于30,挖掘速度会下降快速,而当N大于50时,挖掘则十分困难。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液压成槽机施工时,N不应超过50,否者会使得成槽机施工困难且成槽垂直难度较大,不易控制。由于下面的厚沙层挖掘时间过长,会使得软土层晾槽时间过长,会增大软土层的塌陷的概率。
3 施工技术要点
3.1爆破设计
爆破设计方案的制定需要基于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断面和进尺的开挖工作,以及器材的爆破。(1)周边眼之间的间距及最小抵抗线的选择需要参考围岩的自身特性,均匀错落有致地进行辅助炮眼的布置,使得辅助炮眼和周边炮眼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且加深20cm掏槽眼。(2)周边炮眼的装药量需要严格按照间隔装药的规则进行控制,均匀分布整个炮眼。(3)炸药要选择密度低、猛度低、爆速低的类型,以引爆导爆索。(4)周边炮眼的起爆可以运用微差爆破的方案,在起爆导爆索的时候使起爆的时间差减小。
3.2 放样布眼
在开挖隧道期间务必准确测定所有循环中的数据参数,并且反复核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断面结构,运用红油漆标记开挖部位的轮廓线,进行炮眼点的定位处理,并且偏差不可超过5cm。
3.3 定位钻孔
钻眼依照标识进行作业。

钻眼过程中应该始终和隧道轴线处于平行状态,除底眼外的炮眼应该小于眼底的5cm,如此岩粉方可由炮眼中有效流出。掏槽眼应该防止产生相互打穿的现象,底眼还要深于其他炮眼的20cm。
3.4 爆破装药
爆破的关键是装药量和装药的方法,例如要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需将药量沿整个炮眼合理分布,并能选择正确的炸药品种和装药结构。将周边眼的线装药密度做合理分布,这要根据周边眼孔距、爆破层厚度、石质及炸药种类等综合考虑装药量。就装药结构而言,可采用比炮眼直径小的药卷来间隔进行周边眼的装药,控制药卷与钻孔间1.25到2.0的不耦合系数,为了使保证起爆的稳定,需要控制药卷的直径。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起爆雷管的段别,保证能够精确安排其安装位置,并确保起爆的先后顺序。
3.5安全警戒
建立以爆点为中心,爆破半径100米的警戒圈,设置警戒标志;设立爆破警戒指挥系统,用无线电对讲机和移动电话作为联系方式,保证信息联系畅通,确保爆破安全万无一失。
3.6  连线、起爆网络及爆破
(1)起爆网络一般会采用并簇连法,连线的顺序为:孔内雷管脚线分组→周边孔导爆索并接→同段非电雷管双发簇连→电雷管起爆。(2)起爆方法。警戒完成后,并确保起爆设施正常,起爆人员在安全区采用起爆器手动起爆电雷管,并引发其它爆破品爆破。在完成爆破后15min后进入爆区检查,确认无盲炮后方可解除警戒。(3)起爆顺序为:掏槽眼→辅助孔→周边眼→底板眼。
3.7 封孔
爆破施工完毕后,施工场地会留有残孔,孔内有剩余的PVC套管。需要用瓜米石干拌水泥对爆破孔进行密封堵塞,并辅以注浆填充措施,以避免通过爆破区域时发生无法保压、地面冒浆等事故。
4 施工应急预案
4.1 塌方
(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应落实到位,注重对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创建时间-位移曲线图,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初期支护方式。(2)合理选择爆破装药量,遵循多打眼、少装药的原则,最大限度缓解对围岩的扰动性影响。(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通过超前预注浆的方式固结止水,检验格栅拱架、初支及衬砌,各项指标都要满足要求。(4)尽量缩短每循环进尺,减少围岩的暴露时间。(5)为确保掌子面稳定性,喷射混凝土需紧跟开挖作业,尽可能做到早封闭岩面,特殊情况下可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基于此方式提高支护结构强度。(6)对于地勘结果显示的不良地质区域,此部分施工中应加大量测频率,以所得结果为依据判断围岩状况,要求其具有稳定性,灵活修正初期支护参数,以维持整体稳定为前提,缩短二次衬砌的循环长度。(7)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设置隧道门禁系统、逃生系统以及相应应急物资等。
4.2岩爆
(1)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开挖顺序与掘进速度,采取台阶法开挖,使应力逐步释放,加大锚杆及钢筋网的防护强度,提高施工安全性。(2)结束隧道爆破作业后不可随即组织出碴作业,需给予至少2h的通风,待岩爆减弱后再通过洒水的方式处理掌子面,使该处塑性得以提高,避免岩体脆性过大的问题,随后找顶、喷混凝土。(3)对于岩爆较为严重地段,掌子面打设超前钻孔、注水以降低围岩表面张力,并喷射混凝土进行临时封闭。(4)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依据所得信息预判发生岩爆的概率,明确岩爆高地应力的范围和等级情况。
5结语
如何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能够高效的完成隧道爆破施工,降低风险,节约成本,已经成为各企业单位急需考虑的问题,需要各单位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探讨,通过不断的提升爆破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通过技术角度,创新施工方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仲杰,潘永东,王治华.冲击回波法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数值模拟与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8,15(5):660~666.
[2]刘涛.特长隧道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快速施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4):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