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君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528400
摘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引入电力工程技术,引导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是未来的电网建设发展道路,能够显著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基于此,本文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以及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应用
电能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电力继续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人口压力增加了电力的消耗量,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必须不断的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在降低自然资源使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环保的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效率。为实现社会的稳定与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不断努力。
1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1.1 对电网的性能予以优化
电力工程技术在传统电网的发展中应用程度并不高,且受电网自身的性能限制,电力工程技术在传统电网的运营中也并未取得较高的应用效果。当现代智能电网系统建立起来,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空间也就随之扩大,且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限制性也有所较低,这就使电力工程技术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作为一种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起到明显的优化作用,通过相关系统的运营,电力系统可自动对供电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并辅助电网管理进行决策,减少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的失误情况,更好的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供电用电需求。
1.2 对电网的信息采集能力予以提升
电力工程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其中包括智能监控预警技术与用电量计量技术,这些都依赖于电力工程技术较强的信息采集能力。由于智能电网的信息化管理需求与电力工程技术的核心不谋而合,使得电力工程技术的信息采集能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电力系统能够自动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监督,并实时将信息传输到监管终端仪器上,对相关信息能够自动化的整理与分类,实现信息的高度分析与深度利用,提升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程度。而智能电网中的各项仪器之间具备不同的功能,这也使信息的用途有所差异,需要根据生产需求来作出相应的配置。
2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 质量优化技术
在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尤其是需要针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质量优化。一般来讲,电能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各种判定方法和评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保障智能电网体系得到全面形成。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相关工作人员对智能电网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明确供电接口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电能质量评估体系、客户评估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同时在对智能电网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在法律法规的引导之下,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智能电网建设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得到全面的提升。
2.2 智能电网监控技术
在智能电网构建中,智能监控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收集电力系统各环节中的状态信息,为电网集中调控奠定良好的基础。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首先,在发电环节,通过智能监控技术能够对机组状态、电能参数指标、动稳态特性等进行实时的监控,进而对发电出力、频率以及无功等进行高效的调节;其次,在输电环节,借助于智能监控技术,能够掌握网架结构节点的电能指标以及输电线路、杆塔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还能够对输电设备的稳定性做出智能的评估,并且在智能监控系统的帮助下,输电线路故障能够得到更快速恢复或者说自愈,保证供电连续性;再次在变电环节,能够掌握重要变电设备的运行参数,还能够将变电站现场接入视频监控,对于无人驻守的变电站的安全防护很有帮助;最后在配电环节,当前基于SCADA系统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更加完善,这也依赖于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对于配网开关等设备的状态能够实时监控,减少了人力运维的成本,也使得配网供电可靠性得到很大提升。
2.3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作为综合性输电技术,该技术综合了电力电子、通信、控制等诸多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有重要应用,使交流输电的控制更加灵活。该技术的关键在于为输电线路提供容性或者感性无功,进而获得更高的输电效率及质量,还有效降低了输电损耗。其主要应用装置有可控串联补偿装置、静止调相器、并联补偿装置等,对于交流输电特性有很大的改良作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优势在于改善了原有长距离输电控制缓慢、不精确的局面,提高了输电网络的可靠性,而且还能够灵活调节输电线路的潮流,使得线路输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还能够减轻电网系统故障的影响,对于电网安全及稳定性极为有利。
2.4 智能配电网预警系统
在配网运行的过程中,配电预警系统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展配网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配电预警系统。通过配网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对于配网运行、线路沿线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为配网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通过网络化以及信息技术对于配网线路的运行信息加以收集,也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在完善配电预警系统之后,可以将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输入电脑中进行存储,并且建立起配网线路的信息库,再通过对于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网络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地发现配网所存在的故障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处理。通过配电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网运行维护管理的效率,提高配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并且提高配网运行管理的时效性,更加准确及时的对配网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2.5 能源转换技术
在当前智能电网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新能源技术广泛运用,新能源技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切实保障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与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智能电网当中新能源的广泛运用,能够有助于智能电网的低消耗以及低污染,通过相关的工作人员增加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可以促使电能转换更加科学合理。在当前各个国家使用普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时代背景之下,电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电力研究机构企业的相关研究人员,更需要对电网并网技术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在工程人员的配合实践下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的并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保障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电能转化技术相比而言,我国依然不够成熟,在能量转换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能量转换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运用先进的并网技术也是发展智能系统技术的核心,为了切实地保障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获得较大的优势,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技术改进的同时在当前的智能电网建设过程当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深层次地加强智能电网的优化建设和更新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电力能源输送的安全稳定,就必须要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电力工程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力供应更加高效更加科学,使电力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20(14):139-140+126.
[2]魏鑫.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措施[J].低碳世界,2020,10(05):60+62.
[3]张钉凡.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