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曼 2王常明
国网西宁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
摘要:35-110kV输电线路属于国家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保障35-110kV输电线路正常运行,需要采取维护措施。文章在分析35-110kV输电线路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35-110kV输电线路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35-110kV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措施。
关键词:35-110千伏;输电线路;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电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电力市场需求,我国电网进行了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其中为了提高输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决定对采用高压送电,低压配电的方式来尽量减少电能损耗。一般我国在城乡中的高压输电多为35kv和110kv的高压电。35-110kV输电线路作为电网中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影响正常的供电,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的用电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对35-110kV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使35-110kV输电线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
一、35-110千伏输电线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外力破坏因素影响。外力破坏是指人们有意或无意而造成的线路故障。而大量的外力破坏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蓄意或对电的知识了解不够而引起的。近年来,输电线路遭到人为过失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砍伐树木、引发山火、野蛮施工、机耕作业、放炮取石、交通事故、以及放风筝等等。由于输电线路长期裸露野外,而且面广、线长有的还处于人口密集地区,输电线路一旦遭受外力破坏。不仅仅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还易引发群死群伤等恶性重大事故。例如,在建筑施工中,大型的机械设备可能会撞到输电线路的塔杆,导致输电线路中的导线、拉线断裂;还有一些人在盗取输电线路中的电线,以谋取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外力破坏严重影响了35-110kV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还有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导致输电线路的跳闸故障。如金具自然磨损导致掉线或断线、送电负荷过大接续管过热导致导线跳线烧断等。
由于自然外力导致输电线路的掉闸故障的,如雷击、冰雪、大风、鸟粪等。首先,雷电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雷电会引起巨大的热效应、电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闪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跳闸率较高的地区,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40%-70%,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事故率则更高。输变电线路遭受雷击后,会产生雷电过电压,使设备的介电强度下降,甚至会损坏敏感设备中的电子器件,而且沿输电线传人的侵入波会威胁着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全,因此加强输变电线路的防雷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境。其次,大风、覆冰在低温雨雪天气里,天气寒冷时,由于湿度高,大量水气凝聚在导线表面造成覆冰。容易造成电力系统的冰冻灾害。在雨雪天气情况下,水汽会在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导线以及横担的表面凝结,导致35-110KV输电线路出现覆冰问题,另外,在输电线路覆冰的状态下,加大了导线、金具、电杆的承重,也会造成输电线路断线或发倒杆问题,因此,35kV输电线路中的覆冰问题也会引发各种电力事故,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损失。
二、加强35-110千伏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管理的措施
针对外力破坏的维护检修措施:首先,加强对输电线路保护的宣传,对于输电线路附近或者沿线的居民,电力管理部门要对他们加强线路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输电线路的重要性,树立其线路保护意识;其次,电力企业要与当地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管理,一旦发现破坏输电线路的行为要对其进行严厉惩处。输电线路沿途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攀登线路杆塔,禁止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禁止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在上述电力线路经过的镇村区域从事建筑、爆破、种植速生林及其他行为,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的规定要求。否则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及经济责任。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应以“三严、三细”为准则加强对35-110千伏输电线路的巡视管理。“三严”主要是:严汇报:所有的线路巡视人员必须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做出详细、及时的汇报,并录入系统,并画出每天的巡视路线图;严记录:巡视人员每到一处杆塔,将巡视时间、巡视人姓名用记号笔分别在杆塔和记录本上做双重记录,以方便检查人员抽查;严缺陷处理:对巡视中上报的各种缺陷进行归类,并按照缺陷性质和设备归属不同,分别安排人员进行处理或汇报相关单位。“三细”主要包括:细分工:巡视人员按照工龄、技术等级的不同进行分工搭配,并通过实行导师带徒管理机制,提高新参加工作或技术稍差的一线员工巡线技术水平;细维护:巡视中必须带好备品备件,对雨水冲刷等原因造成的杆塔基础下沉等缺陷进行及时处理,并对线路走廊进行现场清理;细奖惩:分管部门按照巡视记录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不按照巡视制度或与巡视记录不符的职工进行适当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并奖励优秀的巡视人员。
结合地区线路地理环境和工作实际,全面执行“政企联动 全局联控 社会联防 ”的防外破工作机制,主动联系公司内相关部门及林业局、环卫局等市级单位,发挥农电工、环卫工等信息员优势,并实行有用信息报告奖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联动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执行对外破点进行“分级管控 ”机制,加强隐患排查。建立以班长为第一责任人、线路巡视人员、外破巡查人员、线长、信息员共同负责的外破点防护责任体系,将外破隐患分为一、二、三类,按照重要级别实行每天巡查、蹲守的特巡制度,力将外破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防外破隐患特殊巡视台账,根据防外破分级机制将隐患巡视情况以照片、文字形式予以归类存档,做到发现一起,上报一起,处理一起,结案一起,形成闭环管理的工作流程,保证每一处隐患都彻底解决。
针对覆冰问题的维护检修措施:首先,在输电线路的设计阶段,使输电线路尽可能地避开湖泊或者风道等这些容易发生覆冰的地带,这样即使在雨雪天气,输电线路也不易发生覆冰状况;其次,在雨雪天气,要加强对输电线路的巡视和检查,既可以避免输电线路覆冰情况的发生,又能保证一旦发现线路覆冰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的危害程度;为使车辆事故导致杆塔倒塌事故的发生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可在路边设置一些提示牌或直接在杆塔外围设立护栏,来使车辆碰撞杆塔情况的发生得到有效的减少。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线路设备的巡视力度,对杆塔和拉线张力的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当发现杆塔基础被掏空时,则要技术对其进行加固,而当发现设备存在缺陷时,则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检修和处理。
三、结语
35-110kV输电线路属于电能输送的重要载体.属于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35-110kV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结合实际,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稳定。
参考资料:
1 王晨珏;;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探析[J];化工管理;2018年35期
2 李昊;;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J];黑龙江科学;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