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非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省南阳市,473000,
一、职业学校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现状
(一)信息化现状
职业学校信息化现在可以达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目标。网络连通的方式也具备有线和无线校园覆盖。全国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开始使用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这些应用也保存了一定的数据,但是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系统和系统之间信息流转、对接较少。部分学校建立了一些相关的数据平台,但是重采购而轻使用,使用效率和应用质量不高。
(二)智慧化现状
智慧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智慧教育的核心技术是智慧计算(smart computing), 被认为是计算技术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前三次为主机计算、个人计算和网络计算),可以概括为五大特征:境觉、分析、抉择、行动、溯因。
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旨在改变校园内人与人之间、数字资源与管理资源之间的交互方式,同时保证在人工不干预的情况下,系统通过自主数据分析比对,按照人工设定好的技术路线,为职业教育提供无处不在的、人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职业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还刚刚起步,同时受制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水平,国内外相关教育智慧化本身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发展方向离散。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信息化向智慧化确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职业学校智慧化反倒因为在前期技术积累不如高校,更容易契合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
二、学校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
教学与管理的各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导致系统功能的割裂;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造成财务收支漏洞;各自部门的信息并不一致,这使得学校很难应付突发情况。
2.平台不统一
各部门系统平台不统一或是没有统一的接口协议。各应用系统独立建设,无法有效协同工作。各应用系统界面不够友好,缺乏人性化前端设计,功能复杂导致部分人员使用困难。重管理轻服务,思维保守,无法增加平台与使用者的粘度,也无法汇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升级。如以下场景:
学生入学时,对于报到注册流程不能及时获取,迎新现场无序。学生在校时需要填写大量重复信息,繁杂且容易出错。学生离校时离校手续审批不人性,学校各管理部门排队盖章,互相浪费时间成本。教师总结时,数据无从查询,各自记录的数据准确率低,自己的工作量、科研情况信息可能出错或和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最终不能通过系统统一获取和生成。
3.难以双向流动
单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可能与上级主管部门存在垂直管理(如教务管理连接省职教处、学籍管理连接省教育厅学籍部门、人事管理连接省人劳厅等),由于各上级部门要求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不统一,导致无法在一个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双向流动。如以下场景:
学校的整体情况统计数据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各个部门的学生数量都不能完全统一;招生率、就业率统计难;教师职称统计难,教师评奖金了,工作量、加分项无法统计;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没有参考数据;班主任缺少所管理班级的整体信息统计,掌握班级“奖学金、助学金、考勤、成绩”等全面情况难;学校管理者由于掌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三、职业学校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环境的有利条件
(1)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立
不用累述公共层面的网络平台建设,具体到使用者个人的各种信息终端设备普及度已经非常之高,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交互白板、智慧黑板、移动终端等。尤其是即将到来的5G技术,将促进移动终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发展和丰富
国家数字化资源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电教馆承担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建设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有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大学建立了慕课、微课系统,并且学科越来越全。同时很多职业学校也建立了自己的校本化数字教学资源。这些教育资源通过移动终端和交互一体机等大范围推广。
(3)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通过国外到国内、国内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信息化理念不断传导辐射。信息化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正在不断地因被重视而提高。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管理系列标准,全国推行学生学籍“一人一生一号”,相当于国家级的一卡通。
(4)关键技术发展迅猛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高速移动网络等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为智慧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年来,这些技术已经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努力和推动下不断迭代发展,并在经济、医疗、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取得较大进展。如智能监控设备可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汇总至教学管理部门。智能穿戴设备时刻在记录学生的方位、健康状态和消费行为等。
四、学校智慧化发展要着重解决的技术需求
(1)一站式服务需求
信息化建设初期,大部分学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进行建设,走了很多弯路,花了钱,却没有达到建设的目标。在建设中也缺乏没有统一的思路,开始建设的前两年是一个思路,过两年相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工作岗位一旦调整,后续者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一个建设思路。同时在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情况。反正资金到位我就建,建完之后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短期内也未必看得出来。但是信息技术发展是何等的迅猛,往往在两年之后,由于技术进步,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就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果想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在建设初期就要思路清晰的实现已有业务应用的整合贯通,甚至不惜砍掉完全无法升级对接的系统,然后通过信息门户提供面向师生的一站式服务。
(2)标准化需求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进行建设,解决的也是局部的需求满足,有的甚至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教务系统的管理者采集一次学生信息,学生管理的管理者又对学生信息进行了采集。入校之初招生办公室也对学生信息进行了采集,最终导致查询一个学生信息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三种结果。所以,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工作正确性的有效方法。
(3)开放性需求
智慧校园必须满足开放性要求,真正的智慧校园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方法来架构,系统越封闭就越不容易真正的应用下去。小米的掌门人雷军,这位商业奇才正在做的事,就是构建一整套类似于生态系统的小米设备应用场景。特斯拉为什么要向全球免费公布自己独立专利的电池管理技术,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一家造电动汽车构不成电动汽车的整体生态环境。丰田也在2019年初向全世界免费公布了自己的油电混合技术。这些企业有钱不赚,难道是傻吗?不是的,都是为了构建有利于自己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长期发展,所以以开放性迎接未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唯一出路。
(4)数据共享需求
缺乏数据标准,国标、企业标准混用,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串和中间件互为掣肘,各部门的协作业务效率低下,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共享交换平台。多个系统之间,如系统与子系统,公网应用和私网应用的数据在共享交换平台上可以有效协同工作。在共享交换平台上,需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实现校园数据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不过全国不少职业学校已经申请成为教学诊断与改进首批试点学校,有些学校除了成立网络中心之外还成立了大数据办公室(或称为诊改办),已经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作用。清醒地认识到数据是一种固定资产,数据应用地不断深入将极大改变教学工作环境,甚至有可能改变教育本身。
五、职业学校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在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方面的研究。智慧校园是一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自身逐渐成熟的过程,科技创新向来不会一帆风顺,智慧校园最后能被社会接受,往往需要经历科技、产品、市场、社会的扩散阶段,所以需要我们持有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这种新技术。
2.要重视把握智慧校园发展的提前量,我们需要保持对智慧校园应用的敏感度,及时捕捉最新信息,并通过它来预知智慧校园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布局。
3.面对未来的科技竞争,需要职业学校有全面布局的能力,尤其是职业学校的管理者,智慧校园是正在尝试进入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可以是与传统从事的教育行业无关,也可以是互补,提前做好思维方式、人员和技术储备,因为最后的胜出者,往往是业内最懂得运用新技术的人。
作者简介:谢非,男,汉族,籍贯:河南南阳,?生于:1976-08,,职称: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