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栋
国网福建检修公司 福建福州350013
摘要: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学都以人和人的心理为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人的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引入心理学研究范畴,再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全面理解人的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命题内涵丰富,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完整地把握和理解人的发展的科学内涵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人的发展的一般内容来理解,二是从人的主体不同形式的发展来认识,三是从人的发展的历史维度来把握。只有从这三个层面入手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视域下人的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三重内涵
1.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力量。首先,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即人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马克思认为,以往人们之间的社会结合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自觉形成的,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个人自由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无阻碍地享用偶然性的权利”的个人自由。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三大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人们才能摆脱社会关系的束缚,社会才能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其次,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是说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使人不再受自然规律的盲目支配,而是自觉理性地驾驭自然,这时的自然不再成为统治人、压迫人的物质力量。再次,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即是指人通过自觉地驾驭自然及自己的社会关系,从而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此时,劳动不再是一种异己力量,而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人处于充分发挥独特个性和内在潜能的自由状态。
2.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及关系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以往的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的发展也是片面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过去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的是有限的生产力;受这种生产力所制约的、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得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
3.人的和谐发展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界、人和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作为物质世界的两个要素,人总是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实践改造自然,而自然界又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加强,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关涉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凸现出来,因此,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在人的发展同时实现对自然的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的共识。
二、人的类整体和人的个体发展
1.人的类整体的发展
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而言的,这种类特性即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包括类意识的能动性和类实践的能动性。人的类整体的发展实质就是人类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实现,体现在:一是类特性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是他的主体性及其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也就是指人活动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其二是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类自我发展、自我调控、社会生产等能力的发展。总之,通过类特性和类能力的发展人类将实现充分的自由和达到全面的解放。
2.人的个体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阶级对立社会使个人失去了自由和个性,每个人都不可能平等地实现自由、全面与和谐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终将会有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取代阶级对立的社会,这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即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与和谐的发展,并且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从内容上看,个人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自由个性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主体性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要的相对丰富与满足等。
三、人的发展辩证过程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人的发展大致将经历以下三个历史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人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形态。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的生存和发展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自主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依赖关系。体现在,原始人依赖并归属于共同体,而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则依赖并归属于不同的阶级、集团,且彼此间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在这种人身依附与归属的关系下,奴隶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独立的人格,不具备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空间和条件,人的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处于被压抑被禁锢的不自由状态中。
人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形态。
这一形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依赖关系”形态相比,这一阶段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的创造性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不再依附、屈从于自然,而是成为自然的征服者和改造者。另一方面,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制度被打破,劳动者拥有了独立支配自身劳动的权利,成为自由的劳动者,从而确立起自己独立的主体地位。
人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人的“自由个性”形态。“自由个性”形态相当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全部条件。共产主义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旧式分工将被打破,阶级消亡,三大差别消灭,作为个体的人真正做到了自主和独立,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自觉自为的主人,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开始真正实现了自身的解放。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学都以人和人的心理为研究对象,在新时期里,从学理上考察两者的关联及发掘其对心理学研究可能的启示,应该是一件有益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人的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引入心理学研究范畴,再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全面理解人的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剧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视域下人的发展观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倩.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发展述评.河西学院学报,2011,第27 卷第3 期,77-82.
[2]杨文登,丁道群.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15卷第3期,315-322.
[3] 潘菽.潘菽心理学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