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8期   作者:陈鸭林
[导读] 在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保障
        陈鸭林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姚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省楚雄   675304
        摘要:在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意义,运用自动化的电气运行控制手段有助于技术人员及时查找电力系统的故障隐患部位,防止电力系统产生各种安全运行事故。因此,企业目前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须要明确基本的技术特征及内涵,结合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运行状况来探索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电力系统;有效运用

        电力系统具有综合性的明显特征,其中包含各个不同类型的电气结构元件。在某些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电气结构元件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运行控制操作,因此就会造成电力系统的运行故障产生,不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以及安全运行。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技术效益,那么电力企业及其技术人员应当善于将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控制手段贯穿于其中,依托自动化技术来消除电力系统故障,节约电力系统的运行技术资源。
一、电气自动化运用于电力系统工程的重要实践价值
        电气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旨在运用自动控制电力系统运行的手段与方式来保证电力网络的平稳运行,对于潜在的电力系统安全故障隐患予以及时查找并且全面消除。对于各种电气线路以及电气开关在实施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通过仿真模型的手段来模拟电气开关的闭合与开启过程,以便于直观判断电气开关以及电气线路的安全运行漏洞[1]。
        电力系统工程的各个流程与环节都不能缺少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安全运行保障[2]。对于虚拟化的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手段通过实施上述的建模控制措施,应当能够有效确保电气工程的各个重要运行阶段完全被包含在智能化控制的范围。仿真智能化的电气运行自动控制手段在现阶段的电气工程技术体系中占有关键的技术地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建立仿真控制模型的方式,对于电气结构部件的各个具体运行阶段特征进行直观的模仿,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更为直观的电气运行判断结论。同时,技术人员针对电气工程自动运行控制模型予以完整的建立,充分确保将所有的电气工程部件全面纳入仿真自动化的模型控制范围,运用智能化仿真的重要技术手段来降低电力网络运行隐患。
二、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趋势主要建立在自动控制软件不断更新的前提下,运用智能化的电网运行控制方式来取代人工查找电力网络故障的传统做法。通过实施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模式与控制技术,应当能够在最大限度内达到实时传递与反馈电气运行数据信息的目标,有助于电气控制人员将全过程的电气安全运行过程纳入自动化控制的范畴。由此可见,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实时反馈电气运行数据,以便于相关技术人员给出正确的电气安全运行控制结论。
(二)综合性的技术发展趋势
        综合性的电气自动化趋势重点体现为电气自动化在未来发展实践中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并不是局限于特定的学科领域,其在根本上体现为广泛覆盖性与学科交叉性。近些年以来,智能化与综合性特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当前已经被普及于电力系统控制的全过程,进而展现了电气自动化手段融入电气工程的良好实践效果。

电力企业对于自动控制模式如果能够正确加以利用,那么将会帮助电力生产企业实现最佳的电气工程安全运行效益。
三、电气自动化的有效运用要点
(一)完善电气自动化的技术保障机制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须依靠完善与健全的技术机制作为支撑,因此作为电力企业目前亟待创新电气自动化的各个层面制度保障机制[3]。截至目前,电力系统各个运行控制阶段中的电气自动化手段并没有达到最为完善的程度,企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充分结合电力网络容易产生安全运行隐患的特殊部位结构来进行电气自动控制手段的合理选择,确保最佳的电气系统安全运行效益得到展现。近些年以来,电力运行领域的电气自动化模式已经得到相关企业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全面关注,进而在根本上转变了人工实施电气运行控制的模式,有助于未来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达到全方位的技术转型实践目标。
(二)提升电力系统技术人员的自动化技术素养
        电力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目前需要具备优良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素养,如此才能充分适应电力系统的未来整体转型趋势,正确运用电气自动化的电网运行控制手段[4]。自动控制软件的种类与性能正在日益达到丰富性的程度,有助于相关企业实现电气运行控制资源全面节约的目标,促进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电气工程安全效益以及市场经济效益。电力企业人员对于各种类型电气实施全面的自动化控制,运用自动控制软件来操控电气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而达到电气控制人力成本节约以及电气安全运行效果得到保障的效果。电气自动化本身具有交叉学科的重要技术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性的明显特征。为此,电力企业人员有必要深入学习并且探索现阶段的电气自动化方式,节约电力网络的运行控制资源。
(三)全面防控电气安全运行故障
        电力系统故障的重要产生根源就在于电气部件的故障,电力企业目前在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支撑基础上,企业技术人员能做到及早识别电力运行隐患,对此予以必要的处理。与人为操作与控制电气设备的模式相比来看,依靠自动化软件来实现电气运行全过程控制的做法具有更好的综合技术效益。对于电气工程的重要实践领域而言,电气自动化属于其中的核心技术要素。对于目前的电气工程整个运行过程而言,电气自动化应当被视为最关键的工程运行支撑技术手段。现阶段的电气工程由于具备了电气自动化手段作为保障与支撑,因此达到了电气工程人工控制成本全面降低的最佳技术效益。
        近些年以来,依靠自动化软件来控制电力系统各个部件运行的模式已经得到全面的推广,充分展现了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手段融合的必要性。技术人员对于电气工程在全面推进电气自动化的前提下,侧重点应当体现为结合电气设备的自动运行控制性能来完善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运行模式。电气工程领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旨在通过实施自动化的电气运行控制,充分确保电气设备的各个运行环节实现最大化的电气控制技术效益,进而体现电气运行控制资源节约以及电气安全性能全面优化的电气自动化实效性。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运行必须要建立在正确运用电气自动化手段的前提下。目前随着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演变以及系统性能优化,相应的电气自动化手段也在不断实现创新。为此,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人员对于目前全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当予以深入探索学习,善于利用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故障识别手段以及电力系统检修手段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电力生产企业创造优良的技术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岩.炼铁高炉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表抗干扰措施研究[J].电子测试,2019(19):101-103.
[2]韩雷.JOY 12CM15-10D连采机国产化电控改造系统分析[J].陕西煤炭,2019,39(05):149-151+177.
[3]王争艳.基于数字技术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J].粘接,2018,43(09):129-132.
[4]史力思.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7,16(18):6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