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拥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 045000
摘要:电力企业的输电任务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程,任何一个流程或者环节发生纰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而这方面的内容又直接与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平稳运作息息相关,因此,对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方案的优化就显得尤为关键。基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电力企业要积极探究优化电力传输技术的各项技术,其中就包含了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项目线路的改造,造成运行安全遇到故障。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用电工程;技术方案
1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线路质量
目前在很多输配电用电工程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数不多的企业将成本调控列入重点考量的范围内,对于有关电子元件制造时所选用的材料往往要求较低,未能对用电线路元件进行质量把关。与此同时,少部分企业未能充分掌握工作要领,生产出产品与实际规定和安全标准相违背。以用电工程的视角来看,如果所选产品的品质不过关、不达标,将会在施工中给用电工程项目质量造成成隐患,极可能出现线路受损、老化等故障。
1.2 线路环境
用电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要穿过一些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或者外部环境复杂的区域,类似于发生雷暴和风沙等极端恶劣天气,这也直接加剧了线路风险,造成输配电线路元件出现周期性跳闸或者短路等状况。通常情形下,假如线路元件所在地连日多雨湿润,极易诱发线路元件发生故障。在这种情形下,由于降水量远多于蒸发量,线路杆塔终日浸泡于降水中,使电力线路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当然,如果线路元件处在全面气温较低的区域,同样会使线路的耐用度大大缩水,严重损害线路的使用寿命,致使电路发生跳闸等故障。
1.3 线路养护
用电工程在修筑时,不可能自始至终都穿越平坦开阔或者单一简单的地形,往往会有若干地质构造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形,这就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原材料来提高输电工程效率,但也同时增加了日常养护的困难。一方面,最新型管理技术与原材料在工程中的大范围应用,增大了杆塔高度、线路宽度同杆塔之间的距离,一旦这种距离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工程受到雷电的威胁。另一方面,当工程所在区域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为防范电线路杆的基础不牢固,要时刻牢固电线路杆塔的基础,以最大限度提高用电工程质量。
1.4 运维问题
为了保障运行线路的安全、可靠,必须秉持养护为主、维修配合、按时换新的基本理念,做好养护工作。一方面,自然环境的相对恶劣更加需要有效应对,特别是夏季的雷暴天气,对此要有相当敏感的预见性,以便按时养护,增强线路工程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线路加高区域,特别是失陷地的线路支撑面发生疑似塔架基础损害乃至地面塌陷时,要千方百计地避免降水的再度冲刷,有效防范地面再度塌陷,进而将滑坡遏制在萌芽状态。通过各项行之有效的运维策略,增加用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确保工程平安运行。
2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技术优化措施
2.1 编制可靠的线路运行方案
在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问题展开系统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要立足于大局,从线路分配及运行方案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线路分配设计,这就要求大力结合现行城市交通以及市内建筑物的分配布局。城市不同,在规划布局方面的设置亦有差异,这就给线路布局的安排提出了特定要求。以前线路布局问题在实地勘察中往往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随着全球卫生定位系统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城市建筑物的方位、高度等具体数据信息的测定工作已经成为了现实。依照这些数据,既可以完成对用电工程线路的布局工作,又能确保输配电及用电线路布局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此外,在用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将安全隐患方面的排查和管控作为一项重要课题。
针对这方面,电力企业大可邀请电路设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研究线路运行设计的可靠性。电力企业的技术攻关团队成员要拥有灵活熟练应对的本领,方能给电力企业的高速、持续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2.2 维修技术水平要有新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进展,电力企业在执行维修作业时,可以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中配备一些监控装置,经由信息手段加以一体化监管,进而完成全天候监控电力运行的规范化操作,有效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全面提高线路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在这个环节中,还需要在输电线路上安置相关的传感设备,一旦区域内的用电工程线路发生故障,监控设备可以及时定位到相关的地点和方位,并事先展开断电处理,防止各种线路故障危及城市整体的用电状况。
除此以外,在线路日常运维过程中,电力工作人员往往需要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线路运行的若干电力指标展开精确化测量。如电力技术人员可以依托当今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完成对区域内同期用电数据记录的专业化、系统化分析和研究,进而提高用电线路养护维修的效率。同时,经由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线路运行过程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化监控,按时查找线路故障点位,进而提高线路维修的综合效率。
2.3 安全运行技术要得到全面优化
鉴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长期处在室外环境中,电力企业就要时刻保障线路安全运行的环境,尤其要大力关注线路安全防护技术的优化,这亦是整个线路安全、有效、平稳运作的关键。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持续增强技术从业者的创新意识,深化电力领域科技手段的创新和改造,依托技术手段的全新升级,密切依据特定线路工程实际运行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自然天气条件下的雷电问题,要借助优化线路绝缘保护层的手段加以解决,还可增加相关防雷避雷设施。与此同时,鉴于春季大风和夏季雷雨天气相伴而来的大风天气,要着力提升防风技术,尤其要科学增加电线支撑杆的数目,尽可能地削弱大风天气给电力传输所带来的消极效应。在这方面,还可以结合线路的原材料,加大其中的技术攻关力度,运用硬质材料增强拉线的力度和密度,增强用电工程线路抵抗大风天气的性能。
此外,关于远程监控系统的合理控制,可由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线路加以完成。电力企业通常拥有行业内部的资料库,各电力企业利用这一平台,有助于开展技术层面的对话和交流。经由远程监测系统,有助于使整个电力设备近乎全覆盖地监管,进而在源头上规避电力装置的故障,更加高效、便捷地处置潜在的装置漏洞,进而更高效地诊断数据库和资料库,精确、安全地处置各类故障。
2.4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质量管控机制要进一步完善
(1)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设计时,要结合前沿的技术管理手段,依托对网络结构的合理化设计,审慎编制预测及设计方案,以确保电力装置分配布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扶持。
(2)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设计中,要确保相关人员责任机制的明晰化,全方位落实施工管理质量、施工岗位检修以及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职责,做到专人专则,不扯皮、不推诿,依托施工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的明晰,结合规范化的审批流程,开展线路安全性方面的技术构建。
(3)岗位人员的专业素养亦是关乎工程整体安全性能的关键性要素,要确保岗位从业人员按时持证上岗,对其做好相关的技术培训,才能发挥从业人员的岗位优势,进而为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必须增强安全运行意识,同时在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层面加强措施保护,编制可靠的线路运行方案,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优化安全运行技术,完善用电工程线路的质量管控机制,确保始终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苏建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9):265-266.
[2]李骏.试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9,3(17):179-180.
[3]戴大治.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0(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