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岩
国网黑龙江省肇源县电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6500
摘要:根据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从其实现过程、运行逻辑、控制模式方面进行了分析。控制技术在实现过程中,整体的运行逻辑构成较为复杂且涉及的控制组件较多。因此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及运行中,完善控制技术的基础架构及研究设计,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及控制,成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及电力运行安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引言
电力系统是维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其安全运行依赖于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在各行各业对电力使用的安全与稳定性具有更好标准与要求下,将电力调度安全运行监控管理工作做好,是提升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重要途径。
1影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
1.1自动化系统设计因素
自动化系统设计为实现电气自动化运行的核心,自动系统的设计质量,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运行质量以及电力安全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实际发展中自动化系统设计因素对电力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动化系统设计存在的安全缺陷,造成电气设备机组控制出现异常;线路运行短路,产生电力故障、设备故障、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现象。
1.2系统规范及环境因素
当下变电站内智能与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更加促进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进程。在变电站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个集电网控制、测量和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但因为该系统使用的技术标准仍然是以前的,就会导致系统在运行时,会出现很多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地方,监视、通道及设备开关等均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导致问题经常发生。
1.3管理制度因素
变电站管理不完善,是造成变电站出现电力安全事故的因素之一。其中管理制度因素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变电站的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存在的管理漏洞、安全漏洞、防护漏洞,使电气设备出现故障,输出异常,造成电力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
1.4人员因素
电力调度系统的操作人员,因为其操作任务比较繁琐,工作量大,如果其缺乏安全意识,出现消极的工作状态,将非常容易在工作中出现错误,例如不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严格交接班等,加上没有充分了解必要的系统运行方式,导致误下命令现象发生。当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并且拟定调度命令发生错误,加上现场核对和交接班不明确时,直接进行操作,造成事故发生。另外,操作人员本身安全意识薄弱,在实际操作中不按照规定要求使用调度术语,在发生问题时,通常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进而误下命令,使安全问题发生。
1.5硬件因素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控制模块方面分析可知,硬件因素为直接影响其自动化运行质量及电力安全运行质量的因素。硬件因素造成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和电力异常运行现象主要表现为: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带障运行、维护不及时、性能调配异常,造成设备出现故障、维护成本升高、设备应用寿命降低、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等,对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及控制综合运行成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变电站应当着手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确切的贯彻与执行。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以此来提升变电站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变电站管理人員要积极参与到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强化电力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3.2落实软件、硬件运行维护及更新
落实软件、硬件的运行维护及更新,对于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及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变电站应基于软件厂方的更新升级,定期删除软件冗余文件,规范软件设置维护程序,确保控制软件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及时更新耗损配件,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性能,减缓因设备老化、损耗而产生的电力安全事故。
3.3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变电站电力运行进行安全管理,有助于实现变电站安全、可靠地运行。利用在线监测技术监督电气设备的接触完整性和内部温度,及时发现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电网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一些决策系统可以科学分析电气运行中的不正常信息,并对其加以整合,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
3.4完善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实现过程分析可知,完善其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对于后期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合理实现电力安全运行效果的意义重大。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应从多个方面完善和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加强需求沟通及造价成本分析,并落实需求文件编订以及可行性探讨,确保相关技术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投资的合理性;加强现场实地勘察,基于既有电气设备现状、地质现状、现场环境现状、交通现状、网络通讯设施现状,进行基础数据勘察汇编,确保基础数据应用的完善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及时通告相关设计进度、功能设计现状,直至最终完成控制系统设计。
3.5增强电力设备检修管理,强化继电保护
几年来,国家电网的规模逐渐扩大,电力设备也大幅度增加,因为电力设备需要长期、持续运转,加上其运行环境的特殊性,使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有明显提升,这将对设备的检修有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倘若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或者抢修,应该提前制定实施性较强的检修方案,通过发电厂、变电站和配电站之间的相互配合,确保能够顺利完成设备检修工作。另外,在电力调度安全运行监管中,应该加强监管继电保护装置,有力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关键的构成部分,能够控制和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因为电网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因此要严格监管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调度奠定良好基础。
3.6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提高
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维修人员,他们的专业性,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电气自动化的稳定和安全性能造成影响。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维修人员,必须要聘请专业的人才,这样才能避免由于细节引发的各种问题。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了解到新型的技术,提高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操作能力。经常性的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确保自身技术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可以对技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的推动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为确保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变电站必须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管理电气设备,并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监督管理,使变电站安全可靠地运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任立新.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4):117-118.
[2]冯文超.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1):88.
[3]程金群.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5):47+49.
[4]常雯雪.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8(11):73.
[5]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