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军
国网昔阳县供电公司 山西晋中 045300
摘要:在建立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时,应针对电力系统复杂化特点,对每个环节,每个点位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标准化流程,按照流程严格实施管理措施,还要保证每个位置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变电运维系统正常的运行,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水平。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风险控制;标准化作业卡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关作业中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电力行业在实际的运行中具有事故影响范围大、传递速度快、后果较为严重等特点,所以,在变电维一体化的作业中,要格外注重其安全。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制订有关安全条例、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等措施来降低作业风险。
1强化供电企业配网建设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从整个配网建设发展来看,配网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发展,当配网建设中存在安全隐患时就必然会影响配网整个建设项目的进程,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加强配网建设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配网建设安全管理相关体系还没有足够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难以监管,导致现场安全管理未能完全地发挥作用。其次在条件复杂的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很大困难,比如会对安全管理工具产生破坏,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话甚至会引起人员伤亡事故。通过管控现场安全风险来降低供电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难点
2.1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才能针对出现的难点实施正确的解决措施。但是由于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化特点,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存在的难点若未能及时解决,直接破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用电。技术人员应通过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对存在的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依照分析结果制定检查和维修计划,以便应对电力网络复杂的运行状态。由于电力网络结构以及运行过程较为复杂,技术人员应全面掌握电网情况,包括存在的缺陷、难点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技能,在监测电网时掌握运行规律,从而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电网的运行能力。
2.2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需要综合能力较高的技术人员操作。在传统的电网运行模式中,检测工作、维修工作等都需要专业人员完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其中现场作业是上述工作的重点,在现场作业中,技术人员应全面分析设备情况,将分析数据上报至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统一调度,对电力系统内的设备进行检修。但是在现场作业中存在配合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衔接管理等,导致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借助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在现场作业中,(1)要制定设备的检修方案;(2)落实安全责任制;(3)可以及时高效地完成检修工作,避免现场作业出现安全事故。
2.3变电运维工作环境存在隐患风险
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变电运维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外界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受到不可抗力的作用,电力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如在雷电天气,电力设备受到雷击后,会破坏电力设备的防雷击系统,并且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使电路出现短路故障。
3风险管控
在我国有关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中,主要任务是预估作业风险,目的是尽量避免工程实施过程相关危险因素出现造成的严重影响,以便在作业前做好防护和控制工作。
3.1安全评估和风险预控
3.1.1科学评估,建立相关风险库
针对具体的作业流程,通过开展相关的风险评估会,了解作业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预先防护。
评估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实际施工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评估内容中包括对项目实际作业中安全管理的评价,有效监督管理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效益。另外,评估人员要科学、合理地整合与作业过程有关的数据库,比如风险的数据库、缺陷库,安全隐患的数据库等,使整个作业项目的安全管理形成一个有规则的大网。
3.1.2流程化控制作业中存在的风险
作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抽象风险无疑是整个作业中最难控制和预防的地方。因为抽象的风险是技术人员无法运用正常程序有效控制的。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程序,使抽象的风险转变为可以具体执行的步骤。该程序的大致工作内容是,输入在作业中出现的一系列危险源及其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其存储在风险控制栏中。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运行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在风险控制栏中校对,检测安全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整个运行操作实现了流程化控制的设计,并且该程序会定时更新,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2保证安全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现场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关部门根据项目作业规范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标准化运维作业指导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作业质量安全得到规范性的保障。同时,在工程现场作业中,监管人员实施了“逐项打钩”的方法进行检验,监管R恩呀U呢要认真核对每一个步骤和每一项操,核对完成无误后打钩,表示此项任务不存在问题。对于“逐项打钩”的监管方式,虽然执行起来比较烦琐,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作业风险程度。
3.3控制安全风险,保证作业技能的质量
研究人员在探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相关内容时,给出了以下3点建议。
3.3.1开展技术活动,提高专业技能
由于电力领域掌握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的相关人才不足,所以,重点培训这方面的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采取网络课堂、知识竞赛、现场讲解、重点知识分部讲授等方式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3.3.2分析作业承载力,强化计划的实施
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项目内部的承载范围。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每一处设计都应在作业的可承载范围内。如果在应用实施中超出了预定的范围,必将引发安全问题。同时,技术人员应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管理,根据计划中的方案进行可实行性评估,以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平衡发展。
3.3.3严格监督和管理
在具体作业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和管理的力度。管理人员应将具体的任务下发给个人,合理分配,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标准化的指导加上合理的人员分配机制有助于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同时。在作业过程中,监管人员应科学、有效地管理每一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结语
在电力系统建立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实施安全作业可控措施,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内容,优化和完善运维工作,并按照实际工作,全面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还要做好监督考核工作,要求每名工作人员强化安全管控意识,在工作中承担管理职责,才能在应对难点和安全隐患时,勇于承担管理任务,快速安全的处理出现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涂洪骏.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67.
[2]张军.浅谈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电子世界,2018(19):180-181.
[3]陶鸿飞,魏伟明,姚建生.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华东电力,2014,42(08):1733-1735.
[4]张琴好.供电企业配网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科学创新与应用,2015(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