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16期   作者:向京
[导读] 电力设备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稳定的发展。由于电力系统内部部件的复杂性,这种裂缝可能危及电力设备运行。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更加完善,
        向京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摘要:电力设备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稳定的发展。由于电力系统内部部件的复杂性,这种裂缝可能危及电力设备运行。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更加完善,对系统性能产生了积极影响,确保了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因此,建议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有效利用智能化技术。本文用于分析智能化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技术
引言
电力设备的稳定,为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供了可靠运行电源。电力系统本身复杂,有多种电气元件组成,结构、原理应用广泛。电力系统中的一个元件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停止运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自动化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完善,确保电力设备性能在使用中更加稳定。
1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1.1具有高性能智能化技术
电力设备自动控制通过改变继电保护的特性和调整响应时间,提高电力设备工作效率,并确保稳定的系统性能。同时,电力系统性能的提高可以参数化进行,为电力设备控制自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的自动化,并智能地控制功耗和发电。这将持续提高系统功能和资源利用率,并改善电源结构。但请注意,电气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通过利用智能电网来确保电网效率和优化电气系统,解决日常供电功率问题。
2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2.1智能化调度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电能的智能化调度,减少了电能传输中存在的损耗过大,传输稳定不高等问题,维护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改进了供电质量。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对电力设备自动化展开实时监控和安全管控工作,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识别和报警,判别故障级别,提高处理效率,,进而强化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果。
2.2智能用电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用电设备的机械化及人工信息采集能力会逐渐降低,并引发各种突发问题,影响电网运行效果。而智能化技术应用后,则可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优化服务质量,构建完善的智能化互动体系,加强与用户间的交流,了解用户需求,科学编制用电计划。
3智能化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3.1主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技术手段,其凭借智能性、信息共享性与开放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主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不单单被应用到电力行业中,在其他行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电力调度,是实现自动化供电服务的基础保障,而综合分析对象数据库,作出合理的反馈则是电力调度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可知,主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相较传统技术,其优越性尤为凸显。主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可以通过全方位动态化监控整个电力系统,加强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自动化管控提供必要保障。高效应用数据库技术,既可以提升数据输出与存储效率,又可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2专家控制系统
智能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专家控制,这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在一个可以利用专门知识和经验方法解决电力系统控制中的物理电力问题的领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专家监测系统可包括其中所载的知识,特别是知识库、数据库、推理、解释和知识获取。专门的控制系统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查明和分析了电力系统中的问题,通知了维修人员,并通过知识和数据库自动解决问题。

该系统在处理电力系统故障时,能够准确定位和分析原因,实现动态和静态方面的自动化,提高电力设备响应速度,确保连续运行。
3.3网络技术
神经网络系统主要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整合人工神经心理学和控制理论等先进理论,电力系统能够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控制电力设备各个节点,通过连接各个神经细胞来改善电力系统。在作用领域,神经网络利用非线性方程进行信息电源管理,模拟大脑如何处理数据,组织和分析数据,实现最佳方法。神经网络控制通过在优化过程中引用更多组件并降低功耗,实现电力系统图像处理的自动化。
3.4集成智能化控制
嵌入式智能化控制是智能化控制与现代控制的有效结合,可提高电源控制系统的效率、准确性和准确性。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电力系统内部组件的复杂性,员工使用集成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保持对系统的控制。电力设备综合智能化控制通常将专家控制、模糊性和神经控制与三种自动化控制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数据来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
3.5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各项信息技术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管理,并对电力设备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其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根据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调整,满足社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对电力设备需要。
4智能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1可促进人机结合智能化控制发展
自人机结合形式的智能化技术正式投入使用后,可以有效规避各类突发性问题的产生,提高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效率。而实时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电力系统监控管理过程产生的数据信息实行采集、整合、处理与分析,进一步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从而降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风险系数,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2可促进综合智能化控制发展
集成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要求参与设计者通过满足自动控制标准,将所有智能化技术集成到完全控制中。如果存在薄弱环节,则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电力设备监测,以确保电力设备整体质量。如果出现故障,则通过手动智能监控系统监控故障位置、问题并及时将其转发给相关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能够准确处理与故障相关的数据。从而明确了综合智能化控制在满足开发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和实现设计目标等要求方面的优势。把人工智能用在它擅长的部分:记忆、搜索、运算等,而针对其存在的可解释性差、过拟合、欠拟合等问题,可以通过将机理知识作为约束等来解决。例如在电力系统稳定评估的场景中,人工智能方法的时效性明显优于传统的机理方法,但通过数据的映射关系得到的评估结果受到输入参数的影响极大,因此输入量的完备性十分重要。机理知识在输入参数的选择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在发展中,因此更为准确的说法是针对目前不适配的问题,人工智能方法的应用只能作为探索,不具有工程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应当以人为主以AI为辅。
结束语
电力系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人们逐步应用了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减少了电力系统运行故障,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显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本身的价值,进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光祥.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2019(22):156-157.
[2]赵小红.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10):156.
[3]魏金花.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J].2019(19):25-26.
[4]赵方渤.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系统中的智能化技术分析[J].时代农机,2017,44(12):92.
[5]朱莉,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系统中的智能化技术[J]2017(2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