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电力调控安全运行与事故处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6期   作者:郑向阳
[导读] 开展电力调控工作,在电力调控安全运行方式、调控操作、调控事故处理等方面,均存在着危险,需要加以控制。
        郑向阳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开展电力调控工作,在电力调控安全运行方式、调控操作、调控事故处理等方面,均存在着危险,需要加以控制。若调控人员出现操作误差,未按照操作流程规范开展,极易引发危险。基于此,加强电力调控危险把控,需要提升电力人员的专业能力,引入安全预控系统,做好电力调控危险把控,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关键词:电力调控;安全运行;事故处理
        前言
        现阶段,电网调控操作不断增加,电力调控面临的危险点较多,对电力调控运行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电力调控人员不仅需要充分的了解电网调控操作流程与规范,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了解各类潜在的电力调控危险点,做好危险预控工作,避免发生电力调控事故。
        1电力调控模式
        当前,电力调控安全,即结合变电站运行实际情况,实现监控与管理调控一体化控制,最大程度上实现电网调控与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成管理。采取此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配电网故障管理效率。电力调控安全模式下,能够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调控人员通过远程遥控操作,做好设备监视即可,从而提高电网调控管理工作的效率。
        2电力调控危险点分析
        2.1设备维护不到位
        在电力调控安全运营和管理工作中,电力传输设备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必备基础。电力传输设备必须定期维护,在检修过程中遇到不符合标准的旧设备需要及时更换。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往往需要在必要的权限内进行运行维护,通过保障或改变供电系统的最佳运行模式,以确保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目前的电力调控大多采取人工操作的形式,从而导致电网调控人员巨大的运行管理工作量,有时会造成设备维护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断路器的维护操作的状态只集中在断路器故障诊断和在线监测,缺少设备现状评估;GIS和电力电缆状态检修主要集中在状态评估和在线监测,缺少故障诊断。
        2.2操作不规范
        电力调控过程中,由于电力运行方式调整环节,产生不确定性,加之资料不完全,极易发生过负荷情况。电力调控人员在进行主变投停处理时,对于两台主变并列运行的情况,若某台需要退出运行,开展检修作业,需要控制负荷,先采取限负荷操作,再停止主变。若母线转变为为分裂运行,则需要注意观察负荷情况,避免造成过负荷跳闸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指令票中做好相应的备注。电力调控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主要出现在操作票审核、电力调控操作、交接班等环节。电力调控人员操作不规范,在电力调控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下令错误或者错误操作等情况,引发安全问题。除此之外,电力调控操作中,若存在着用语偏差,比如调控术语或者操作术语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出现调控失误。
        2.3缺乏管理体系
        电力调控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典型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管理不当的现象,更严重的时候存在缺乏管理的现象。在电力调控自动化系统运行后,由于在操作和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没有时间去发展必要的控制系统,因此,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来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尤其是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仅带来了管理制度缺乏的典型问题,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获得及时的培训和合理的分配工作。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电力调控系统存在的问题,过度依赖其生产厂商去解决。一旦生产厂商无法及时解决系统缺陷,就将导致电力故障修复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电力调控的效率,造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隐患,大大提高了整个操作系统带来的风险。因此,科学的电力调控系统管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电力监管和运营的过程中,存在一部分人员培训的问题。

由于相关的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正规的考核方式,所以导致维修人员对设备的了解不够全面,提交的设备分析不正确,从而导致接下来的工作流程都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变电站停电。主要在于没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和体系,难以保证电力调控正常的运转,不能实现风险随时可控,相关的技术人员不具有扎实的电力技术基础和有效的实时风险应对手段,而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来实现。
        3电力调控安全运行与事故处理
        3.1强化调控事故危险点控制
        对于电力调控事故危险点的把控,需要做好预防措施。针对电网运行风险,需要制定电网整改计划,针对电网缺陷问题,做好限时整改工作。譬如: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水平,有效解决农村电网电压低、负荷过载等问题,降低电网运行安全隐患,某地区开展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包括新建10kV线路、改造0.4kV、0.22kV线路等,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推进,采取科学调控方式,分步实施,优化施工方案,工程规模及施工难易程度排出每个项目投运时间,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对于调控事故危险点的把控,需要结合调控需要,做好电网升级优化,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减少调控风险,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需要加强电力调控人员的培训,组织电力调控人员开展事故演习,结合电网运行实际,针对电网常见事故,做好经验总结,加强对调控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高效应对电网事故。利用DTS系统,来培训调控人员,全面提升其事故处理能力[1]。
        3.2加强电压无功管理
        ①无功功率的有效控制是衡量电力调控部门调控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加强对电力系统无功和电压质量的监督。此外,电力调控部门应根据电网负荷及电压的变化适时投入和退出电压无功补偿装置。②调控员培训和反事故演习必须针对电网实际情况,这样可以加快电网事故的处理速度,提高电力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完善的DTS系统,并应用它作为一个平台,培训电力调控员。DTS演习应该常规电网事故演习和系统特殊运行方式事故演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调控员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要保证电源的可靠性,应注意培训和事故演习日常调控。③电压质量技术监督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模式。因此有关部门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完善电压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从而更高效地对电网的电压质量进行集中管理和技术监督[2]。
        3.3应用电力调控操作危险点预控系统
        现阶段,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实现,使得电力调控工作的效率有所提升。针对电力调控危险点的控制,需要明确危险点,可以利用预控软件,实现在线控制,以避免发生误操作,影响电力调控的安全性。预控系统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①交接班。针对交接班环节常见的信息传递不畅问题,为了避免影响后续工作,引发操作错误,可以应用危险点预控系统。此系统能够明确电网薄弱环节,给出提示,使得调控人员能够做好完整的交接工作,确保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②检修申请票审核环节。危险点预控系统的应用,可以及时提示检修申请的危险点,电力调控人员可以按照系统提示,来审核危险点,以明确危险是否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③操作执行环节。在此环节,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及时提示操作指令票错误,跟踪调控全过程,若发生异常情况,比如缺少监护人员,该系统能够自动提示,以避免发生误操作[3]。
        总结
        本文以电力调控安全运行与事故处理为题进行分析,提出目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风险点以及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文章的研究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蕾.做好电力调控安全运行与事故处理剖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02):173.
        [2]吕勇.做好电力调控安全运行与事故处理剖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57.
        [3]黄科文.如何做好电力调控安全运行与事故处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