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6期   作者:许琦
[导读] 电力技术在不断的迅猛发展,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进行更新,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继电保护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将会越来越快,电网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就给我们继电保护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许琦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如皋市供电分公司
        摘要:电力技术在不断的迅猛发展,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进行更新,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继电保护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将会越来越快,电网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就给我们继电保护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际运行中,继电保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了影响整个电力供应水平的关键问题。为更好地保证变电站输电安全,需在继电保护理念的引导下,对其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作出评估,引导具体技术管理内容,完成继电保护工作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措施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特点
继电保护装置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断电力系统发生的故障或者非正常运行的状态,并且能够准确的甄别出发生故障的元件[1],将其故障元件与电网系统的其它部分隔离,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装置[2]也经历了4个阶段,从最原始的电磁式装置到晶体管式保护装置、然后到集成电路保护装置,再到现在普遍使用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如今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相比前几代装置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并且能够实现故障事件的存储以及分析,在短短几十年中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电网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设备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近几年因为继电保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却越来越多,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做到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也就成为了继电保护管理人员首要任务。
2产生继电保护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2.1 二次回路干扰
电力系统中,由于受到雷电侵扰等问题的影响,会不时地发生短路等故障。在操作一次高压设备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暂态条件下的干扰电压。这种干扰电压,会以静电、电磁耦合、直接传导的形式,进入到继电保护装置中,并形成电磁干扰信号。这种信号数值的峰值状态,常常会高达几百甚至是几千伏,其频率状态,也会维持在几十万到几百万赫兹,由此增加继电保护装置发生误动与拒动的概率[1]。同时,在二次信息号中,通常会放大此类干扰源,并在与一次信号形成对应系统的基础上,使自己受到更为严重的故障影响。影响途径上,这种干扰信号主要以3类形式产生影响。①由于电气设备、导线、电缆间带有不同参数状态的分布电容,因此,在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间,存在静电耦合状态,受耦合互感器的影响,使高水平的一次回路,对二次回路系统产生影响;②在导体附近存在磁场结构,并与其他导体间存在互感状态,当一次回路与二次回路存在电磁耦合时,会将一次回路中的暂态扰动通过电磁耦合器进行传递,并由此造成故障影响;③在一次系统出现接地短路或避雷器动作后,会使大量电流流入变电所的接地网络并分散到大地中,受这一条件影响,接地网络的电流流入点,也会与其他方位的点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状态,从而产生干扰问题。
2.2寄生回路误动
以某变电站的运行事件为例,在其1号变压器B相与同组2号变压器A相同时出现跳闸后,其保护延时处在5秒,在两台主变压器中的都出现了三侧跳闸事故。在此次事故产生的同时,设备人员正对220kV的线路进行检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动作。在对此变电站系统进行模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主变压器高压侧的断路器,存在保护局出口,由于两组电力设备间存在寄生回路,因此在出现电源接触后,就使电流在寄生回路中完成流动,并造成了误动反应。
2.3电力运行危险
继电保护专业领域中,需要对现场工作内容进行综合化管理,在完成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定检的同时,还需对新型的装置进行安装与调试。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此类技术操作的复杂性条件,经常会引发工作风险点问题的产生,并对具体电力供应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危害整体项目的工作稳定性。而通过对此类运行危险问题的定位,可以将其分为静态危险点与动态危险点这两种类型。

在具体技术处理中,作业环境与设备系统中带有的风险问题,属于静态危险点类型。此类风险问题,大多是由于设计、安装、检修中的不完善问题造成的,其内容相对较为直观,需通过相应的整改措施才能消除其危害条件,否则就会对现场施工作业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并在照明不足、插件接触、计算机保护、抗干扰能力等问题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风险问题[2]。另外,在动态风险点的类型中,由于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场的设备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风险。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技术检修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短时间失去保护的同时,出现PT二次短路或接地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CT二次开路、母差启动失灵、启动载波机故障等问题。而技术操作人员的人为失误,也会增加动态风险的发生概率。由此,无论是静态风险问题,还是动态风险条件,都会对整体设备造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技术处理的有效性。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保障继电保护设备质量,合理对设备进行设计和选型
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1个重要元件,设备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以往就有多起因设备问题而引起的电网故障,所以我们在对保护设备选型时应当进行认真分析,在选择时应当尽量选择已经成熟并且经过时间验证可靠的产品,选择厂家时也应当尽量选择知名的厂家,切记贪图便宜而选择可靠性低的产品。
3.2开展标准化作业
以往发生的电力系统不安全事件中,人为因素导致的事件占了很大比列,常见的人为因素有以下几点:1)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工作班成员违章作业造成人为事故,影响电网系统安全运行。2)未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未开工作票和操作票即进行设备操作或者仅仅办理工作票没有办理操作票就执行相关操作。3)在回路上工作时未办理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作业人员麻痹初心大意,未将断开或者短接过的回路及时恢复,导致设备送电设备保护动作。4)班前班后会走形式,开展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不对口交接,运行人员懒于巡视。5)工作人员各种差错人为误操作设备。要想电力系统健康稳定运行,就需要我们避免以上几点,开展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涉及到在二次回路上工作时严格办理继电保护措施票;认真开好每一次班前班后会,做好交接,接班后严格按照巡视标准进行设备巡视;作业前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及做好风险管控措,作业过程中设置专职监护,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操作。
3.3完善管理机制
第一,工作人员应明确各个部门甚至每一位员工在整个继电保护工作中所应担负的责任,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管理机制更好地落实在实处;第二,将管理机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对于任何违反管理机制的行为都进行惩罚,并将惩罚结果记入绩效,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机制的约束性和强制性[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仅仅需要从提高产品的质量着手,更需要我们从不同方面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需要我们从原来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只有我们技术人员的各方面能力足够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才不会不知所措,只有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在各个层面上要进行控制和把关,细化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以及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水平[9]。
参考文献
[1]王健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2):142-143.
[2]朱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产生原因及事故处理[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9(06):54-56.
[3]时坚.探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常见事故及预防策略[J].电力设备管理,2019(11):65-66.
[4]曾扬骋,蔡儒宁,贾茜,禹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调试及安全管理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9,26(11):207-208.
[5]王兴华,魏宇鹏,刘杰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南方农机,2019,50(18):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