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1.韩秀 2.通讯作者 何雪
[导读] 探讨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并找对对应护理对策。
        1.韩秀   2.通讯作者 何雪
        1.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医疗区  辽宁 沈阳  110000
        2. 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医疗区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并找对对应护理对策。方法:病例研究范围在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均为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病例数为50例,参照组25例开展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25例开展综合心理宣教干预,探讨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后患者心理状态。结果:50例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主要为焦虑、紧张、不安、敏感等;研究组干预后 EPQ 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结论:护理人员需根据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制定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方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虽然试管婴儿技术已在临床生殖科中广泛应用,但还存在部分患者需接受多次试管婴儿治疗,导致患者因自身疾病加之需多次治疗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胎儿发育。因此,应积极观察并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并予以对症护理措施[1],基于此,本文选择50例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探讨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并找对对应护理对策。将研究方法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病例研究范围在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均为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病例数为50例,参照组25例开展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25例开展综合心理宣教干预,纳入范围:均开展多次试管婴儿治疗;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要求;配偶无不育症;未采取避孕措施;夫妻性生活和谐;研究组最长病程为7年,最短病程为3年,(3.1±1.0)年中位值;最大年龄为37岁,最小年龄为24岁,(30.0±1.0)岁中位值;参照组最长病程为7年,最短病程为2年,(3.1±1.2)年中位值;最大年龄为36岁,最小年龄为24岁,(30.0±1.1)岁中位值。排除范围:排除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中途失访的患者[2];排除配偶存在不育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数据P>0.05为比对无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25例开展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25例开展综合心理宣教干预:
        科室需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护理人员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手段制作宣传内容,选择通俗易通的语言开展宣教疏导,针对知识掌握较差的患者可通过一对一模式开展宣教活动,以此统一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患者主诉了解其心理状态,并通过心理状态评估表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纠正患者对治疗、疾病等内容不正确的想法,为其树立正确的心态。
        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因需多次治疗会出现经济负担,同时担心治疗效果出现心理负担等多种情绪,上述情绪均会对患者助孕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同时协同患者家属为患者予以关爱及支持,护理人员需向患者配偶强调,家庭的支持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得患者感受到关爱及价值,积极配合治疗。
        针对妊娠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积极引导患者多参加科室组办的育儿知识讲座、病友交流会等活动,同时告知其可多听音乐、多阅读相关书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有效抑制患者情绪波动多大的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针对分娩前患者,护理人员协同患者开展各项常规检查,例如监测胎心等,以此有效将不良隐患排除,若患者出现问题也可早采取相关措施治疗,避免影响妊娠结局,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待患者分娩成功后,需及时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解答患者问题,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避免患者出现产后抑郁等情况。
1.3评定指标
        探讨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后患者心理状态。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采用 EPQ(取艾森克人格测试问卷),即掩饰性、神经质、内外倾、精神质等四个维度,可有效显示患者心理状,分数越低说明患者各项心理状态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卡方检验以%呈现,t检验以呈现,数据计算方式采用SPSS23.0软件,两组数据P<0.05为比对差异大。
2 结果
2.1 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观察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50例患者中全部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20例产妇出现敏感心态。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 EPQ 评分比对
        研究组干预后 EPQ 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
       
3 讨论
        由于患者需接受多次试管婴儿治疗,导致患者因自身疾病加之需多次治疗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胎儿发育。因此,对病患予以有效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可针对患者个体化需求,改善患者焦虑、紧张、不安、敏感等情绪[4-5]。经本文数据分析后可见:50例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主要为焦虑、紧张、不安、敏感等;研究组干预后 EPQ 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需根据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制定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方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宋志红.心理护理干预对多次试管婴儿孕妇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75,80.
[2]王晨晨.基于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5):141-142.
[3]张姣姣,张明娣,张璀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试管婴儿早孕孕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估[J].健康大视野,2020,(4):259.
[4]夏小凤,李张静,马子凤, 等.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试管婴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产妇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11.
[5] 马子凤,马良菊,胡咏梅, 等.协同护理对改善试管婴儿受试妇女流产后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1):11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