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淇
东实验中学AP国际班,广东广州 510055
摘要:问卷法调研了广州地区54名有出国留学意向的中,发现:(1)准留学生在语言和学业方面的担忧比较凸显。(2)心理状况普遍较差,68.52%的同学有抑郁倾向,81.48%有焦虑倾向。(3)他们的般我效能感较强,对有较的信 。
关键词:准留学;般我效能感;抑郁;焦虑
研究的
据我国教育部(2018)发布的出国留学员统计情况,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员累计达585.71万,其中2018年度出国留学员总数为66.21万,近年来呈现不断攀升趋势。研究表明,当个体刚进新环境时往往会因为失去熟悉的线索出现化休克现象[1]。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化接触过程中所产的不适还会影响个体在海外的活质量和学业成就,甚会影响其理健康,产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体验。本研究运问卷调查法了解当代中国中阶段准留学生现状及特点,调研该群体的理健康状况,及应对出国留学所做的准备。
研究法
从2020年817819,通过网络收到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52%,其中有38名和16名男,94.44%的学来州。20.37%的学就读于普通中,33.33%的学就读于国际中。46.3%的学就读于国际班,占25.93%,占53.7%,三占16.67%。
本问卷引了GAD-7(泛性焦虑症量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和G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来了解被试的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水平,这三个量表均有较好的信效度。另外为了解准留学出国前的情况编了27题的问卷。其中包括了四个方面:留学的计划性、留学前所做的准备、对留学存在的担忧、以及对出国后生活的设想。问题举例:“你是否想好读什么专业?(选项:A.是 B.否)”。
结论与讨论
通过编问卷分析发现,部分准留学都已经有较详细的规划。可能是因为79.63%的被试都在国际中或国际部读书,学出国读本科的目标已经比较明确。90.74%的准留学已经确定中毕业以后去留学,只有20.37%的人没想好读什么专业,11.11%的人没想好去哪个国家以及学。在已经想好去哪个国家的准留学中,85.42%选择这个国家的理由是教学、科研质量,其次是喜爱该国的然、环境以及该国的学位受到国际泛认可。61.11%的被试都有短期留学项的经验,说明他们对留学分重视。68.52%的学生意识到的语平般,留学后可能会遇到学习和活上的问题,只有11.11%的同学几乎与外国学样,可以流利交流。
并且98.15%的被试经济上主要来源于家庭,极少数同学是准备学费的。在调查中显示,81.45%的学生对留学持有担忧想法,他们最担的是学业(82.5%)和语(77.25%)。尽管如此,没有人认为不能适应在国外留学的活,而且其中11.11%的学认为完全能适应。
未来与外国同学相处中,被试学能认识到各差异可能带来的困难,其中81.48%担活习惯差异,其次是化差异(75.93%)和价值观差异(72.22%)。只有44.45%的同学认为容易交到新的朋友。有29.63%的同学只愿意和中国交往,3.7%的同学更加愿意和外国交往。有关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的调研显示了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存在的普遍性[2],而本研究中被试学生在出国前已经认识到文化差异可能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可能未来会有更好的适应性。
对于出国后活的设想,59.26%的同学乐于参加校园活动,35.19%遇到困难愿意主动向别求助,其中57.41%会选择向关系密切的到两个倾诉。31.48%的同学常看外语杂志、报纸、电视或者是电视剧。为了让留学更顺利,77.78%-87.04%的同学愿意在提升学习能力或自控能力上付出努。62.96%的同学都希望毕业后回国发展,只有9%的同学坚定选择在国外活。大部分准留学生更认同本国文化,他们留学只是为了获得优质的高等教育,完成学业后倾向于回国发展,而非长期融入当地。
GAD-7和PHQ-9的结果显示被试学的理健康平较差,仅31.48%的同学没有焦虑,29.63%的同学存在轻度焦虑,24.07%存在中度焦虑,14.82%存在重度焦虑。仅有18.52%的同学没有抑郁倾向,25.93%存在轻度抑郁倾向,20.37%存在中度抑郁倾向,25.93%存在中重度抑郁倾向,11.11%的同学存在重度抑郁倾向。这可能与高中阶段学业压力较大有关,而且2020年国外的新冠疫情趋于失控,也会加重出国留学的担忧。
虽然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客观,但是被试学生在般我效能感量表的平均分为3.25,超过了以往大部分亚洲学生[3]。这说明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留学遇到的困难,这与被试学生在自编问卷中所反馈的信息一致,他们愿意付出努,而且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国外环境。
本研究展现了当代准留学生的特点,他们一般出国规划做的比较早,能认识到文化差异,出国前已经在学术和语言上付出很大的努力,自身也具有很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加上整个高中阶段经过了比较充足的出国准备,相信他们未来还是能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仅仅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可能是不足够的,为了让留学更顺利,准留学生应在生活和交友方面加强重视,出国后建立更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参考献录
[1]杨柳, 傅纳, 王孟楠. 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学报, 2019, 015(006):93-101.
[2]方媛媛.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及策略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7):45-48.
[3]王才康, 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 8(4):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