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华 盖立宁
莱阳市中医医院 山东莱阳 2652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阻肺咳嗽咳痰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2例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的慢阻肺咳嗽咳痰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实行中药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的护理的为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为参照组,对比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SGRQ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良好,且其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敷贴联合耳穴埋豆的应用,其不仅可以改善慢阻肺咳嗽咳痰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SGRQ评分,还可以促进其肺功能的尽快改善,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促进其尽快恢复都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中药敷贴;耳穴埋豆;慢阻肺咳嗽咳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其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加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这种疾病的复发率较高,且长时间用药很容易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有研究表示,在对慢阻肺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和护理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还可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患者恢复[1]。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中药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阻肺咳嗽咳痰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92例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的慢阻肺咳嗽咳痰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24例和22例;平均年龄为(67.59±4.8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25例和21例;平均年龄为(67.88±4.75)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资料,其并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且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排除标准[2]:排除存在严重精神疾病以及沟通障碍患者;排除存在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无法配合本次治疗以及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实行抗感染、化痰、氧疗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治疗,同时予以情志、饮食以及体位等层面的护理。
1.2.2观察组
该组实行中药敷贴和耳穴埋豆治疗和护理。中药敷贴:取茯苓、苦杏仁、桑白皮、桑贝母以及白芥子等,将其粉碎并研磨成粉,加入姜汁搅拌均匀备用。患者取坐位,对其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压舌板取少量药糊并将其制作成厚度0.3厘米、直径1厘米的小药饼,将其贴敷于天突、定喘、脾俞以及肺俞等穴位。每天一次,每次贴敷时间为2-4小时。在贴敷期间,一些患者局部皮肤很容易产生发热、红肿以及水泡等现象,这些均为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如果患者产生了较大水泡,则要使用无菌注射器对其渗出液进行抽吸,在严格消毒之后实行无菌包扎。耳穴埋豆:取穴:肺、神门、气管。使用探棒对相应穴位进行按压,把王不留行籽放置在胶布中间并贴敷于以上穴位,用手轻轻按压,以耳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天三次,每次按压2-3分钟,王不留行籽需要3-5天更换一次。
护理。①贴敷前护理。护理人员要患者保持沟通和交流,耐心讲述药理作用、穴位选择以及贴敷的正确方式等,同时告知其贴敷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水疱、色素沉积以及灼痛等现象,缓解其紧张情绪,进而使其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②贴负重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局部以及全身反应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实行个性化干预。一些患者在贴敷之后,其局部皮肤会产生较为显著的灼热感,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则可以于4小时候取下药膏,如果患者在贴敷之后,其腧穴以及四周皮肤的灼热感较为强烈,则可以提前除去药膏[3]。③贴敷后护理。贴敷完成之后,要及时除去药膏,同时清洁其局部皮肤,辅助患者整理衣物。如果患者的局部皮肤产生了潮红现象,则要严格关注;如果皮肤产生了粟粒状小疱,则可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擦拭,避免其病情更加严重,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抓挠,防止产生感染现象;如果患者的局部皮肤产生了大水泡,则要使用无菌注射器对其渗出液进行抽吸,在对其进行严格消毒之后包扎。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以及SGRQ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并详细记录;同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0.0分析研究结果,t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P对比检验结果,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以及SGRQ评分
观察组中,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
参照组的FEV1、FEV1/FVC均低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难治性疾病,常见于冬春季,复发率较高,病情迁延不愈,且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其很有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患者在发病后,其很容易产生咳嗽、咳痰以及气促等症状[4]。中医认为[5],这种疾病属于“肺胀”范畴,是一种标本虚实证,肺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其产生主要是由于肺失宣降以及内生痰湿所造成的气机不畅、胸部胀满,因此中医治疗的重点就在于补肺益肾、温阳补气。
中药敷贴是一种中医外治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为中医经络学说,需要选择合理药物在患者对应腧穴进行贴敷,进而实现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标。当代研究表示,中药敷贴在对人体产生作用时,其会利用投射、渗透以及吸收等作用来强化患者的机体循环,强化人体所需的生物膜合成,强化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进而切实实现强化体质、预防疾病的目标[6]。中医认为[7],痰生之源为脾、储痰之器为肺,肺部疾病的长时间发作,其很容易对脾、肺等重要脏器造成损伤,进而逐渐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所以可以取脾俞、肺俞、定喘以及天突等穴位进行贴敷。肺俞主一身之气,可以补脾肾之气,是对内外伤所造成的咳嗽以及气喘等疾病进行治疗的关键穴位[8]。脾俞有着运化水液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痰、饮、湿等病理产物的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天突穴有着通畅气机以及消肿散结的作用,其化痰作用尤为显著,能够对痰湿进行有效缓解。定喘穴的止咳平喘作用显著,能够对各种咳嗽症状进行有效治疗。所有穴位的相互配合,能够起到益肺健脾、扶正祛邪以及止咳化痰的作用。在中药敷贴中,其药物成分主要包括茯苓、白芥子、川贝母、桑白皮、苦杏仁等。白芥子的利气止咳作用明显;苦杏仁有着止咳平喘以及降逆肺气的作用;茯苓可以健脾除湿;川贝母的化痰止咳以及清热润肺的功效显著;桑白皮能够起到利水消肿以及泻肺平喘的作用。所有药物的联合应用,其降逆止咳、平喘以及润肺除湿的作用显著。所以在对应穴位贴敷药物,不仅可以使药物作用的作用获得充分展现,还可以对机体穴位进行有效刺激,进而提高治疗效果[9]。耳穴疗法有着操作便捷、无创等优势,通过对对应穴位的耳穴进行有效刺激,可以对患者脏腑器官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标。常规西医治疗虽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长期用药,患者的肝肾功能很容易受到损伤,同时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探索出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都相对较高的治疗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慢阻肺所进行的治疗中,中医疗法的应用,其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SGRQ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良好,且其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药敷贴联合耳穴埋豆的应用,其不仅可以改善慢阻肺咳嗽咳痰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SGRQ评分,还可以促进其肺功能的尽快改善,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促进其尽快恢复都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对于慢阻肺咳嗽咳痰患者来说,中药敷贴和耳穴埋豆的联合应用,其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SGRQ评分,还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尽快恢复,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黄纡寰. 定喘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11):1762-1766.
[2]张明利.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及护理干预慢阻肺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9):150-151+155.
[3]孙红红, 武自力, 张崇,等. 咳喘敷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0例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 2019, 47(7):792-794.
[4]石彩丽, 张玲玲.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2):161-162.
[5]洪海都, 吴鹏, 刘城鑫,等.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 28(10):1766-1770.
[6]苏淑丹, 黄丽文, 潘肖婴,等. 益气补肺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观察[J]. 中外医药研究, 2018, 1(27):69-70.
[7]黎永明.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8, 36(3):188-189.
[8]蒋倩.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溻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8):116-118.
[9]汪小云, 胡婉梅.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6):538-540.
[10]刘敬燕. 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9(3):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