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吴阳军
[导读] 在这个特殊时期,新型冠状病毒的检验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吴阳军  
        建始县人民医院  湖北 恩施  445300
        摘要:在这个特殊时期,新型冠状病毒的检验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人口流动问题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大量的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标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医学检验科,大大增加了检验工作人员接触阳性标本的概率。这期间,医学检验工作者应全面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理论和标准操作防护规范,区分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隔离病区患者标本、普通患者标本,严格制定患者检查及标本送检、检测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及消毒处理,避免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就诊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关键词:疫情期间;检验科;综合管理;个人防护
        引言
        检验科医务人员不仅要接触含有病毒的标本,窗口人员还要接触可能是疑似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其感染风险也被证实,因此医护人员的管理和防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防控流程的经验报道较少,检验科查阅各种文件、资料和学习同道的工作经验,根据本科室现有场地、设备和人员现状,特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方案。
        1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的必要性
        新冠肺炎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实验室检验涉及到检测含有SARS-CoV-2病毒的样本以及含有病毒的气溶胶的产生,存在潜在感染检验人员的风险,医院检验科工作过程中,虽然对各环节严格规范控制,但影响因素较多,受实验室环境、人员穿戴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2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措施
        2.1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培训学习
        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医院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要求全院医务人员熟悉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可能的传播途径,以及遵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同时强调所有医务人员务必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防护措施。然后,对医学检验科根据疫情需要进一步加强了科室工作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相应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
        2.2制定COVID-19感染患者样本检验流程
        CO-VID-19感染患者的样本不同于普通患者的样本,在样本的采集、运送、检测及处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①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标本采集应由专职的感染科护士或者医生来操作,防护等级为三级,操作过程中注意手的卫生。尤其应该重视SARS-CoV-2核酸检测标本(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鼻腔分泌物、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的采集,应严格按照《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要求进行。标本转运人员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采集标本后用75%乙醇喷洒标本采集管外部,放入专用两层一次性密封袋,75%乙醇消毒后放入转运箱(有生物安全标识),消毒并及时送检,转运工作要在2h内完成。②标本的接收:检验科指定专人接收COVID-19感染患者标本,接收人员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标本进行双签收后,接收人员用75%乙醇对转运箱外部进行消毒,静置3~5min后,小心打开转运箱后再次对箱子内部及密封袋消毒,仔细检查标本运送过程中有无泄漏并核对患者信息,然后对标本进行检测。

标本采集,转运,交接各个环节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生物安全。③标本前处理:标本的前处理:标本处理原则上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血液标本离心使用专用的离心机。④标本的检测:标本尽量集中在指定区域,由指派的检验技师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如血常规标本、凝血标本等可不开盖上机检测,尽量避免血液标本开盖产生的气溶胶。微生物标本的检测在微生物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采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核酸检测在分子实验室中进行,检测人员三级生物安全防护,严格按照PCR实验室单一流向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高浓度气溶胶的产生,因此要避免剧烈走动,减少内外气体流动,防止带入气溶胶附着在衣物、皮肤上。检测完毕后,对标本、仪器、环境进行消毒。⑤标本的灭菌:标本检测结束后,将标本放入三层黄色医疗垃圾袋中封存高压灭菌,做好相关记录。科学的标本检验流程可很好的避免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2.3加强对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把控
        疫情形势严峻的这段时间,检验人员的身体状况需要得到密切的关注和实时的监测。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为呼吸道沫飞和密切接触者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检验人员如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每天都要清楚的了解并及时上报,一旦发现有以上情况或类似的症状出现,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同时也要关注检验人员是否出现消化系统不适以及职业暴露的情况。若存在上述可能造成的感染,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应如实申报,若因侥幸心理存在隐瞒不报或延误申报的时间,必须给予严重处理。对于门诊窗口患者,不管是否存在发热或者咳嗽等症状,科内人员缺乏有效甄别手段,需要随时保持警惕。
        2.4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消毒
        实验室中存在大量具有潜在感染特性的病毒细菌,特别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时期,严格的清洁消毒十分必要。通常实验室卫生由清洁人员负责,考虑到清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高,相关生物安全知识缺乏而且个人防护意识淡漠,在日常工作期间容易出差错,如果COV-ID-19疫情期间实验室清洁消毒不到位,容易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应该特别重视。实验室环境清洁消毒包括:①空气清洁消毒,应保证实验室自然通风,室内外空气流通。对分子诊断室、病原微生物室在室内无人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照射不小于1h,每天2次。生化室、临检室、免疫实验室配空气消毒机,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消毒时间不低于1h。②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实验室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实验室每天应使用大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台面、地面和物体表面,每天至少2次。生物安全柜内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对所有的门把手、办公电话、工作电脑鼠标、键盘等经常接触的公共设施使用75%医用酒精擦拭消毒,2次/d。相关的清洁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不能麻痹大意,时刻提高防护意识,必须视医学检验科所有标本为潜在感染源,在操作中必须实行标准预防措施,针对入院患者标本严格区分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隔离病区患者标本、普通患者标本,对不同的标本检测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按照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标本送检、检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操作。同时,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了解,医学检验工作中应不断摸索并改进防护措施,形成一套更完善的疫情期间医学检验标本送检、转运、检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确保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患者标本得到安全检查以及检验医务人员工作中的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祝怀海.浅谈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170-171.
        [2]倪语星,张祎博,糜琛蓉.浅谈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24-229.
        [3]熊子明.浅谈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综合管理与个人防护措施[J].保健文汇,2020,6: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