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莎莎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2020.2期间于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58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使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29例)使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患者恢复时间较快,预后较好。
【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静脉快通道麻醉;高龄;下肢骨科手术
高龄患者因年龄较大,全身各脏器代偿能力与储备功能显著衰退,可能伴发各类内科疾病,麻醉手术的强烈刺激可引发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1]。常规的静脉全身麻醉方式不良反应显著,本研究即使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观察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2-2020.2期间于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58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在70~90岁之间,平均年龄75.21±3.74岁)使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在72~90岁之间,平均年龄76.16±3.37岁)使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纳入标准:年龄≥70岁;符合手术指征且对麻醉药物没有过敏反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器质性严重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资料缺失。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全麻诱导药物包括依托咪酯,舒芬太尼,肌松药(顺阿曲库胺或罗库溴胺),术中维持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
观察组进行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全麻诱导药物包括依托咪酯,舒芬太尼(不用肌松药插喉罩),术中维持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患者行侧卧位,屈髋屈膝,外周神经刺激仪设置参数2Hz,1mA,连接刺激仪与穿刺针,采用腰从坐骨神经阻滞,选取腰四椎体向末端3cm及旁开5cm处为腰从穿刺点,穿刺针刺入后待股四头肌抽颤,调整电流0.2~0.3mA,注射麻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通过对数变换使其接近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 讨论
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耐受性差,且常伴随有各类基础性疾病,术中受麻醉药物的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2]。本研究中,对比使用静脉全身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高龄下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静脉全麻手术仅对患者机体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产生抑制作用,对手术区域伤害刺激向神经中枢转移等现象无法阻绝,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受限[3]。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安全性较高,不良发应较小,对于高龄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元兴奋度,维持血流动力[4]。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麻醉相关指标如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静脉全身麻醉),前者麻醉药物半衰期较短,对生理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手术区神经元的兴奋。
综上所述,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缩短麻醉相关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国才.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起效时间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1):1909-1910.
[2]王剑,庄云强,秦佳华.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2):2764-2767.?
[3]李海波.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71-72.?
[4]钱劲松.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