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钢
襄阳市职业病防治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再创新高。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路径在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134名医院在职临床使用设备的医护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根据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7名。对照组对医学影像设备实施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实施规范化管理路径管理方法。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工作人员对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比较两组医学影像设备故障发生率、诊断和治疗失误发生率以及工作人员对医学影像设备实施不同管理的满意评分。结果:研究组实施规范化管理路径管理后,医学影像设备故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5),诊断和治疗失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4,x2=6.354,P<0.05),工作人员对医学影像设备实施不同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21,P<0.05)。结论:对医学影像设备实施规范化管理路径,可减少诊断和治疗失误事件的发生,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概率,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路径;医学影像设备;故障发生;失误发生率
引言
医学影像设备作为重要的工具,在整体医疗工作中起到了辅助甚至是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度。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项通过工程学概念与方法,并在工程学技术的基础上应用诸多先进技术手段帮助医师窥测人体内部组织、脏器结构形态与功能上的各种变化,进而完成疾病诊断、治疗及人体研究的重要技术。而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对医学影像设备的正确使用,例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影像设备在临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对丰富和改善医疗服务中的影像诊断手段以及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带动医学影像技术从形态学诊断逐渐转变为功能状态诊断、代谢水平诊断的重要措施。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对先进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具有支撑作用,
1研究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134名在职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临床使用设备的医护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根据对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7名。对照组中男性13名,女性54名;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6.8±2.1)岁;其中维修人员13名,护理人员22名,医生32名,对医学影像设备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中男性15名,女性52名;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5.4±2.5)岁;其中维修人员15名,护理人员23名,医生29名,实施规范化管理路径管理。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人员工作经历均>3年;②所有入组人员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2)排除标准:①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人员;②配合率较低人员。
2.3管理方法
(1)对照组:对医学影像设备实施常规管理,设备半年或1年进行1次维护,在发生故障后给予相应的处理等。(2)研究组:采用规范化管理路径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管理。
2.4观察与评价指标
(1)设备故障发生率:包括系统控制器故障和图像处理器故障,每次发生故障后进行详细记录,主要记录设备故障原因和使用工作人员,统计不同工作人员管理的设备故障数占全部的比率。(2)诊断和治疗失误发生率:对不同工作人员管理的设备引发的诊断和治疗失误进行详细记录,最终统计发生的次数,计算概率。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研究结果
调查共向134名工作人员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34份,回收130份,问卷回收率97.0%,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0%。
(1)设备故障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实施规范化管理路径管理,而医学影像设备故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5)。
(2)诊断和治疗失误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实施规范化管理路径管理,而诊断失误率和治疗失误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4,x2=6.354;P<0.05)。
(3)管理方案满意度比较:两组对医学影像设备实施不同管理方案的满意度中,研究组管理方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21,P<0.05)。
3讨论
在医疗机构中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CT机、DR机和MRI等,这些设备都存在着构造精密、造价昂贵的特点,能够为责任医师提供病理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中,研究组使用的规范化管理路径,以确保医学影像设备的正常使用,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设备的预防维护,医学影像设备的正常使用体现在预防而非日常维修,故要加强设备的检修保养,主要检查设备的清洁、功能或性能是否可正常使用等,要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准度,一旦发现隐患及时维修或更换相应部件;②制定合适的操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保证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可正常进行,以及工作人员按相应流程对设备的检修和设备更换信息的更新等,落实个人工作负责制,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技术水平,采取技能培训及知识培养等方式,也可一对一带领实践,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熟练度;④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维护和修理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的重要认知,以科学的维修管理理念为根本,以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更换、检修、采购和更新设备信息为辅助,形成信息化、新型的流程和管理措施,降低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管理成本。实施规范化管理路径后,研究组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并选择适合放置设备的环境,使医学影像设备故障发生率低于常规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谭芬.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及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5):121-123.
[2]王昌生,王海玉,赵立峰.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45-46.
[3]茅春宇,金彪,徐玮.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及效果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01):146-149.
[4]唐光健.关于医学影像科CT与MRI报告规范化的思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51(9):645-647.
[5]宋宏宁,郭瑞强.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3):375-380.
[6]晏睿滢,李振辉,蒋洁智,等.影像组学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6,(4):317-320.
[7]余华良,魏坤,俞锴.临床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12):142-145.
[8]陈克龙,沈亚军.基于故障规律分析下的维修保障措施在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252-254.
[9]刘大伟.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7,58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