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江巴平措
[导读] 分析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江巴平措
        武警西藏总队医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口腔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中17例为牙根尖周病,16例为龋齿,8例为牙周病,16例为牙髓病,3例为其他疾病,经对症治疗,56例为显效,2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6.67%。结论:常见口腔疾病包括牙根尖周病、龋齿、牙周病、牙髓病等,通过临床诊断采取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确保口腔健康。
        关键词:口腔内科;疾病;诊断;处理
        口腔问题是人们的常见病。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出现口腔问题。口腔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分为遗传的内在因素和不良卫生等外部因素。口腔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口腔问题种类繁多,常见的口腔问题主要有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和龋齿,相关牙医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口腔疾病的类型,区分不同的口腔疾病,并针对不同的口腔问题进行一定的治疗,实现以病为主的治疗,提高口腔患者的康复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其中3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35.5±4.9)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5±0.8)个月;涉及疾病含龋齿、牙根尖周病、牙髓病、牙周病等;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沟通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将患者临床症状作为诊断参考依据,对口腔疾病类型进行判断;龋齿:患者牙齿窝沟、牙颈部、邻接面形、色、质均出现异常变化,龋齿存在龋洞;浅龋自觉症状及龋洞表现不明显;中龋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可能出现明显酸痛感,去除刺激后临床症状可得到缓解,但存在明显龋洞;深龋出现明显毁坏,龋洞较大且深,一旦出现外界刺激出现严重刺激性疼痛,部分患者还存在口臭、口腔溃疡等情况。根尖周病:病菌感染、创伤是引起根尖周病主要因素,根尖周部位出现窦道开口、肉芽肿、脓肿表现,病程时间越长,病情加剧,患者疼痛越严重,借助X线观察根尖形状、投射区边界可判断根尖周病种类。牙髓病。主要表现为牙髓息肉、牙变色,存在明显自发痛,受外界刺激时疼痛更严重,X线检查存在髓石和牙髓钙化情况。牙周病:患病部位集中于牙周组织,通过组织培养,X线、血液常规检查可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判断,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牙龈炎症,疼痛、脓肿等,虽临床症状表现不突出,但仍会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1.2.2治疗方法
        龋齿:临床针对龋齿治疗主要以改善牙齿形态,恢复固有功能为主,治疗时需先磨出龋坏组织,并使用氨硝酸银、氯化钠抑制龋坏部位,如患者为中龋或深龋,需做好牙髓保护,同时采取嵌体、银汞合金充填术、复合树脂填充术修复龋洞及缺损牙齿部位,以提升牙齿稳定性。牙根尖周病。采取根管治疗术、切开排脓、开放引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针灸、镇痛药物、抗生素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牙周病。轻度、中度牙周病患者行洁治、根面平整、刮治等基础治疗,并给予患者适量药物,缓解病情症状;如患者牙周病较为严重,则采取调牙合、牙周夹板、正畸治疗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治疗期间需注意排除局部刺激,加强口腔清洁,多食用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食物,切忌辛辣、刺激食物及饮酒。牙髓病。打开髓腔,将炎症物质、脓液进行取出及引流,从而改善患者牙髓炎,必要时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行牙髓摘除、根管治疗术、去髓术、牙髓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分析,临床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患病部位出血、脓肿、疼痛、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患病部位出血、脓肿、疼痛、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分析
        6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牙根尖周病、龋齿、牙周病、牙髓病及其他疾病。
        2.2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60例患者中56例(93.33%)为显效,2例(3.33%)为有效,2例(3.33%)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58/60)。
        3讨论
        近年来,口腔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其患病因素多与患者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不规则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咀嚼功能及说话,随着患者病情加重,疼痛剧烈,还会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牙根尖周病、龋齿、牙周病、牙髓病均为常见口腔疾病,临床可通过组织培养、X线、血液常规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而在治疗时,需结合患者发病因素、具体病情进行有效治疗,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在处理是主要指缓解疼痛、消肿止痛、矫正异位、防止癌变、扩散、预防复发为主,具体方法表现如下:药物治疗。口腔疾病治疗时主要以激素、维生素和抗生素为主,其中抗生素主要起到抗感染、抑制病毒、真菌及细菌,维生素则可补充患者机体所需微量元素,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通过口腔用药,可直接控制口腔中维生素菌,缓解患者炎症及感染,提高口腔免疫能力。填补修复。该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根周病、牙髓病治疗,通过对病坏牙齿进行填充,可改善牙齿空洞,抑制细菌滋生,缓解压痛症状;在填充时多选择玻璃离子体、高分子复合树脂作为填充材料修补龋齿窟窿;而牙髓病患者则采取丁香油酚类、氢氧化钙对牙齿进行保护及根管填充。局部止血。口腔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牙龈出血,许多患者缺乏口腔疾病认知观念,容易忽略牙龈出血问题,在治疗时可通过压迫止血、局部止血、止血粉、缝合、止血剂、肾上腺素等进行止血。饮食及健康指导。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念,了解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日常多摄入维生素含量丰富分蔬菜、水果,切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合理饮食,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加强口腔清洁,定期回院复诊,以免病情复发;戒烟戒酒,保持充足休息,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自身经验,对患者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尽量使用新型药物,如米卡芬净、特比奈芬、伏立康唑等三唑类药物,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针对口腔问题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不接受针对口腔问题的具体研究。在今后的临床试验中,我们可以将病例的具体分析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口腔问题上,帮助口腔问题患者在对口腔问题患者进行治疗后解决口腔问题,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口腔问题,口腔科医生应向口腔传授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并教会有口腔问题的患者及时清洁口腔,保证口腔的清洁。
        结论
        综上所述,常见口腔疾病包括牙根尖周病、龋齿、牙周病、牙髓病等,通过临床诊断采取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确保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大水.浅谈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J].当代医学,2019,21(14):54-55.
        [2]滕波.浅析临床口腔内科常见疾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22):181.
        [3]苗静.浅析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77-78.
        [4]景泉,穆月,万阔,等.综合医院口腔科院内会诊分析及其对临床教学指导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8):1187-1191.
        [5]董青山,郭家平,王翔,等.口腔颌面颈部重度多间隙感染合并下纵膈炎的诊疗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34(3):170-173.
        [6]许欢.口腔综合治疗机常见问题的解决技巧与浅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8):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