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普布仓决
[导读] 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普布仓决
        武警西藏总队医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冠心病(50.00%)、高血压心脏病(13.00%)、扩张型心肌病(12.00%)和风湿性心脏病(11.00%),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前驱症状(51.00%),最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是饮酒(11.00%),吸烟(4.00%)、情绪激动(35.00%)强迫排便(17.00%)和剧烈运动(30.00%)。结论: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关注猝死的基本疾病、危险因素和先兆症状,及时制定危险预后评估计划,加强心电图监测,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心脏性死亡,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心脏病学;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临床危险因素
        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科老年患者常见的危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心脏因素引起的猝死。早期无明显危及生命的体征。但当急性症状在1小时内出现时,会出现心脏骤停,使患者失去意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一种非创伤性自然死亡,其特点是死亡迅速、不可预测。老年冠心病等基础性心脏病患者易加重。急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易诱发心源性猝死。据相关报道,在心脏科治疗期间发生猝死的老年患者中,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占85.00%以上。但由于本病起病快、病情危险,现阶段尚无完整的临床预测方法。患者家属大多对病情不了解,也容易导致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对医院的社会形象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60~85(72.46±3.15)岁;体重:52~83(63.05±4.11)kg。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胸痛与胸闷等临床症状;(2)经心电图监测可见明显的异常变化情况;(3)急性症状发作时间到死亡时间≤6h;(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5)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因心脏疾病外而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猝死,如肝肾脏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及精神疾病等;(2)临床资料丢失或不完整者。
        1.3方法
        对100例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统一调查表发放给患者家属,对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并询问患者的原发性心脏疾病情况,分析诱发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结果
        2.1心源性猝死发生的生物死亡节律时间分布情况
        1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病情恶化主要发生时间为<1h,占比为74.00%(74/100),且以心血管疾病和心肌病为主;病情恶化发生在<6h,占比为19.00%(19/100);病情恶化发生在6~12h之间,占比为5.00%(5/100);病情恶化发生在12~24h内,占比为2.00%(2/100)。
        2.2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主要病因分析
        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以冠心病为主,占比50.00%,其次为高血压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分别占比为13.00%、12.00%及11.00%。


        2.3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入选患者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吸烟、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剧烈运动。
        2.4心源性猝死的前驱症状分析
        100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前驱症状有51例(51.00%),其中表现为胸痛及胸闷加重存在23例(45.10%),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大汗存在12例(23.53%),表现为紫绀存在9例(17.65%),表现为恶心及头晕存在7例(13.73%)。其余49例无明显症状(49.00%)。依据患者的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调查发现其中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最多为心室颤动,占比为48.00%(48/100),其次为室性心动过速,占比为20.00%(20/100),同时还存在慢性房颤12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频发室性早搏7例、其他2例。
        3讨论
        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心源性猝死的病情恶化发生于<1h占比最高,为74.00%,而<6h占比为19.00%。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心源性猝死发生频率存在昼夜节律,最常发生的时间为06:00~11:59(32.00%),考虑到可能与患者心肌缺血有密切联系,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心律失常情况常发生在上午,当冠心病患者在运动时,上午尤其容易出现ST段压低以及心绞痛情况,分析其原因为当处于清晨时,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浓度会上升,且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得心电图不稳定,容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情况。同时心源性猝死也会出现在其他时间段,因此临床需要高度重视到老年心源性猝死在各个阶段发生的可能性,应当加强病房巡视,特别是在高发时间段内。同时心源性猝死前期无明显危险生命的临床表现,本次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前驱症状占比51.00%,其临床表现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及紫绀等,而通过心脏骤停显示,在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之前会伴有室内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以及慢性房颤等表现,对此临床需要关注到患者的前驱症状,若有出现以上症状者需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电除颤、电复律等处理,积极心肺复苏等抢救治疗。
        关于心源性猝死的病因通常是受到原发性心脏病的影响,会损害到心肌,心肌异常又会发生折返现象,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电出现生理紊乱情况,直接诱发心源性猝死,本次研究在病因中冠心病占比最高,为50.00%,主要是由于冠心病患者中大多为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同时高血压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占比也较高,由此可见临床可依据这几种主要病因来进行筛查,评估高危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在调查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中发现,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为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均会增加心肌负荷量,加快患者心率,进而提升心肌耗氧量,加重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生。同时饮酒、吸烟以及用力排便也会增加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情况。酒精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会对心肌纤维性带来损害,使得心肌损害表现加重,吸氧会增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与游离脂肪酸,使得血红蛋白携带氧气能力减弱,继而导致心肌缺氧及缺血,而排便用力会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容易出现血栓,进而发生急性冠脉事件。因此心源性猝死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下所致,临床应当综合考虑和分析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和疾病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叮嘱劳逸结合及健康饮食,戒掉吸烟和饮酒等嗜好,在身体有不适症状时立即就诊。
        结论
        综上所述,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呈现为多样化与综合化,因此临床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评估危险因素,制定分险预估计划,将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谢海清.试述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87+90.
        [2]董春环.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39+41.
        [3]王海霞.心内科老年患者诊治过程中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相关危险要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2):11+14.
        [4]王延军.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6):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