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刘颖
[导读] 分析艾条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
        刘颖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中医医院 云南楚雄 675500
        摘 要目的:分析艾条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选取84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42例,治疗时,将抑酸药、胃黏膜保护类药物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艾条灸、穴位贴敷,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且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艾条灸、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确切,值得应用。
        关键词:艾条灸;脾胃虚寒型;穴位贴敷;胃脘痛
        在中医临床上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属常见病症的一种,食少纳呆、遇寒、冷则痛剧、胃部寒凉、上腹不适等为其主要表现,该症发作极易反复,且迁延不愈,给患者日常饮食、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较为严重[1]。临床通常以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治疗该症,但疗效不甚理想。为进一步探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有效的手段,本文选取我院84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艾灸条、穴位贴敷的治疗价值,取得了确切的效果,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选取84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41~66岁,平均(40.8±2.8)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2~67岁,平均(39.9±2.5)岁。组间一般数据对比(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了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84例患者均与中医诊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有关标准符合,并确诊;患者意识清楚,且存在健全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外科急腹症、消化道肿瘤、血液疾病者;过敏体质者;肝肾功能存在障碍者。
1.2方法
        84例患者均口服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以奥美拉唑(山东益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81,规格:20mg),1次/d,20mg/次,清晨空腹服用,连续给药4~8周。同时口服硫糖铝(哈尔滨市龙生北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760,规格:0.25g),3~4次/d, 1g/次,连续口服4~6周。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艾条灸、穴位贴敷,主穴为足三里、中脘穴。将艾条悬在上述穴位上方,后点燃开始熏灼各上述穴位,在穴位处皮肤发红为佳,1 次 /d,15 ~ 20 min/ 次。取丁香、肉桂等药物研制穴位贴,在患者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双侧贴敷,1 次 /d,3 h/ 次,患者需接受14d不间断的治疗。
1.3评价标准
        经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消失,恢复正常食欲,胃脘痛症状的评分≤ 4 分,即为治愈;经治疗后,临床体征改善明显,基本恢复正常食欲,症状评分≤ 8分,且> 4 分,即为好转;经治疗后,临床体征偶尔发作,改善了食欲,症状评分≤ 12 分,且> 8 分,即为有效;经治疗,体征未改变或病情加剧,症状评分>12分,即为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
        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相关数据用%、(x±s)表示,检验方法为t、X2,参考标准以P<0.05为准。
2结果
2.1胃脘痛症状评分
        组间症状评分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中医看来,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是因过食寒凉、劳累、耗伤脾胃阳气导致,中医治疗该症的主要原则在于温补脾阳、温胃散寒。以常规西医对该症展开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李皖萍[3]选择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患者70例行分组研究,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艾条灸、穴位贴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较对照组77.14%高,表明与单独使用西医相比,结合西医、艾灸条、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的胃脘痛实施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联合艾条灸、穴位贴敷治疗该症,可发挥艾条热力效应,贴敷的作用在于散寒止痛,有助于药物的吸收,使药物治疗最佳的效果得到发挥。
        本次研究可见,组间症状评分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且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5.2%较对照组76.25高,表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时联合艾条灸、穴位贴敷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此结果与李皖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本次研究的可靠性。陈久艾绒为本次使用的艾灸,其作用在于除湿、祛寒等,在有关穴位艾灸可发挥良好温热效果,目的在于温经、散寒、止痛。中脘穴为胃募穴,加以刺激可和胃健脾,足三里穴为温养元阳、补益气血、调理胃肠主要的穴位。穴位贴敷属中医疗法的一种,其目的在于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刺激关元穴、气海穴、中脘穴的目的在于调节胃酸分泌、胃壁张力、加速胃肠道蠕动等,可使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等症得到有效缓解。穴位贴敷可使身体免疫力增强,止痛解痉,胃壁循环有效改善,有助于修复胃黏膜。
        由此可见,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时联合艾灸条、穴位贴敷取得了显著效果,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娟文,黄晓燕,刘熙荣, 等.改良长蛇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6):62-64.
[2]蔡传运.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对疼痛症状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2):2058-2060.
[3]李皖萍.用艾条灸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4):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