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具适配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阳初玉 王会光 李兰晴 吕鑫 张 月
[导读] :探讨辅助具适配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阳初玉 王会光 李兰晴 吕鑫 张 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脊髓损伤康复科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具适配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经MR确诊为胸腰段脊髓损伤,ASIA分级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C级的患者,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l患者60例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耐力及步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及康复机器人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入组时改善(P<0.01)。治疗组(LEMS)、BBS评分、ADL评分及10m最快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及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胸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肌耐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辅助具适配;不完全脊髓损伤;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常导致截瘫、神经源性膀胱等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生物工程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事业的进步,康复机器人及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在SCI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使SCI患者重建站立和恢复步行功能成为可能。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增强和代偿患者功能发挥作用,通过综合强化康复训练使患者站立、步行功能等得到恢复或代偿。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可以起到支撑及稳定关节的作用。本研究即探讨辅助具适配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l患者60例为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45~51岁之间,平均年龄41.46±13.61岁,病程在1~4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69±0.96个月),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37~50岁之间,平均年龄40.69±12.54岁,病程在1~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73±0.84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耐力及步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及康复机器人训练。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器官性严重障碍;精神障碍或神志不清;临床资料缺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等经分析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的流程及目的均已全部知悉,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耐力及步行训练。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及康复机器人训练,使用适配辅助器固定患者下肢各个关节,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康复机器人相关的参数、起立床的位置及悬吊装置的拉力。每天采用虚拟模式进行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每周至少训练5次,步行训练设置步行速度为23~30m/min,起立床的角度设置为70~80°。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头晕恶心等情形应立即停止训练。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12周后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LEMS)、Berg平衡量表评分、10m最快步速及ADL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能力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参数指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1)入院时两组对比P>0.05;(2)治疗后两组对比P<0.05
3 结论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会对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造成影响[1]。2011年的资料表明,全球脊髓损伤的年发生率约为15-40例/百万,各国的调查资料表明,SCI以青壮年为主,约80%发生在30岁左右,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SC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在美国,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大约为80亿美元/年。为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尽可能恢复下肢肌力、肌耐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采取辅助具适配联合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训练方法。
等速肌力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是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仪器提供相匹配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又称可调节抗阻训练或恒定速度训练。等速训练也分为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两种不同的肌肉训练方法。康复机器人是根据机器人学、机构学、仿生学、控制理论、通讯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原理,设计出的可穿戴在人体并在使用者操纵下完成等速肌力训练的仿生机器人[2]。
        本研究中,使用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及康复机器人的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LEMS)、Berg平衡量表评分、10m最快步速及ADL评分均由于使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的下肢肌力、肌耐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更好。
        综上所述,对不完全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使用辅助具适配联合康复机器人能够提高患者步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向小娜,宗慧燕,何红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119-122.?
[2]魏小东,孟青云,喻洪流,等.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4):491--495.



基金项目: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S2017070,Z20170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