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例为引导的探究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肖婷
[导读]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更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肖婷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更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当前药理学的理论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调动;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部分院校条件有待完善,存在设备和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固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多方尝试,改变现有状况,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本研究将初步探讨以病例为引导的探究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本文以主要探讨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以病例为引导;探究式教学;药理学;教学;应用
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学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时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药学是一门集综合性、专业性、应用性及发展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学学科知识不断更新,药学学科的发展急需掌握学科发展前沿资讯的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药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育模式,以培养高素质药学创新人才为目标,适应社会对高水平药学人才的需求。
1药理学相关概述
        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规律。学好药理学能够为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今后从事药品生产、药品销售、零售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药理学也是执业药师考试的重点科目[1]。但是药理学课程体系复杂、涉及药物种类众多、各类药物作用机制晦涩难懂、专业词汇生僻难记,往往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知识并付诸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将该学科融会贯通,但高职高专院校的同学基础相对较差,在校时间短,课程安排时间少,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困难。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的顺序逐个篇章进行讲解,且为了将每一章节内容阐述清楚,会首先对所涉及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讲解,再对不同作用机制的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便于学生理解,但是却将知识点拆解的过于碎片化,忽略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在一个章节的学习结束之后,往往只能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识点,而无法系统的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更别说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地掌握,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可能会记得很多药名和药理学中专业名词,但却不能准确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经常出现“以此药之名冠彼药之作用”的“乌龙事件”,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好这门课程。目前关于药理学教学改革大多侧重在增加与多媒体技术合用,更加生动、直观,这固然能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仍然忽略了对课程整体性的关注。
2药理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课程内容的繁杂和广泛,药理学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药理学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概念、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点都较分散,抽象难懂,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主动学习欲望低;2)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介绍较多,而实际病例不足,缺乏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训练环节。
3以病例为引导的探究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药物作用机制教学
        3.1.1开展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讲述“药物滥用及相关机制”时,从一个生活中的酗酒病例入手,慢性酒精中毒的症状及后果,酒精急性药学及慢性药学作用,以及酒精在体内的代谢等知识点缓缓引入,同时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benzodiazepines镇静、催眠的药学基础是什么?”这不仅是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和用药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3.1.2开展探究式教学
        比如在讲授“药物滥用及相关机制”时,我们讨论提出的问题包括“常见的滥用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危害?”,“常见治疗药物滥用的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通过查阅、总结文献资料,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同时锻炼了查阅文献的能力,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也有了一定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3.2作用于凝血系统药物教学
        3.2.1开展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引入一个病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族是一个著名的“出血病”家族。然后,由这个病例引入血友病以及凝血因子的介绍。
        3.2.2开展探究式教学
        例如,由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抑制腺体分泌”推导出其临床应用为“麻醉前给药”,再推导出其不良反应为“引起口干”。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法、思维模式,特别适合梳理凌乱的知识结构,解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课件中反复使用思维导图能为学生搭出更清晰的知识框架[2]。在讲解完理论知识点之后,再增加“药物实用”环节,展示一些本章节相关的临床常用药物的图片或者实物,或者引入一些药历分析[3]。展示常用药物或图片,能避免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割裂;引入药历分析,能引导学生从临床角度思考用药的依据,更能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因此,“病例-理论-实用”教学法就是由病例引入课程理论知识,再由理论知识引入药物实用介绍。该方法既能扩展课本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更新部分内容,让实验教学与时俱进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旧的课程设置渐渐与社会需求脱节,需要将理论教学中的问题。例如现今社会农药中毒病例已较为罕见,而心血管疾病成为主流,应该用降血压和血脂类药物换用理论内容的例子替换农药中毒的内容。
        3.4CBL教学法
        教学过程是给定特殊情景或病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治疗方案,最后教师讲解病例[4]。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将CBL教学法引入药理学实验教学,证明了其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的优越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药类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决定了他们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又是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者,还是合理用药的指导者,在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理学的课堂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内容,应与临床病例多结合[5],合理运用引导的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岗位夯实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有趣的药物或疾病故事,扩展课本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与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白春艳,白艳红.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9(08):169-170.
[2]李承蔚,廖可叮.病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06):143.
[3]丁娇艳.浅谈病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J].职业,2018(15):64-65.
[4]张明,张晗思,关凤英,陈立.药理学教学中导入方法的应用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03):37-38.
[5]陆玉红.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