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杨烜
[导读] 研究并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杨烜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入的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例展开研究分析,收集的病例共有40例,将40例病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加强针对性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措施下的患者疗效。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25.00%,试验组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各数据差异对比度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行加强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我国老龄性问题愈发严重起来,这一现象也造就了我国心血管疾病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据有关研究调查了解到,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约有40-50%的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与此同时,也占据着较大比例的老年人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的患者则要入院展开治疗。由于医院的患者相当多,医院环境十分复杂,为此,控制医院的感染相当困难,基于此,临床应加强关于心血管内科感染问题的研究课题,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入的4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例展开研究分析,患者分为了对照组(20例)与试验组(20例),男性患者共计19例,女性患者共计21例,其中,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31例,平均年龄(12.85±3.63)岁,病程在1-29年之间,平均病程(12.47±3.07)年。疾病分类:9例高血压疾病、5例扩张性心脏病、15例冠心病、11例心率失常。对本研究入选4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各项数据差异对比度不明显P>0.05,值得继续研究分析。
1.2方法
        本研究中的40例患者均采用抗菌消炎治疗,每天静脉滴注800-1200万U+4-6g孢菌素类药物+250ML生理盐水。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针对各患者的感染情况加强针对性用药,如足量为心膜炎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药物,每天给药三次,每次给药4g,静脉滴注给药。青霉素加倍剂量静脉滴注对等对应治疗。观察并记录好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详细数据,一旦有异常则给予及时性的治疗,这不仅保障的患者稳定的生命体征,同时还能保障实验的顺利实施。
1.3评定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治疗效果(有效与无效)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本篇论文数据通过“±s”来表示具体的计数资料,数据差以“X2”来检测。结果P<0.05,说明数据对比差异度大,有临床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在本研究40例患者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现象,就其感染情况来看,具体包含15例呼吸道感染、5例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10例胃肠道炎症、4例心力膜炎、6例泌尿系统炎症。
        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25.00%,试验组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各数据差异对比度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的病发群体,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种类繁多,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将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并为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当检查出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则需及时的治疗,并实施预防措施。老年人的机体能力弱,抵抗力差,在治疗时应高度预防各类疾病的产生,患者在住院时要保持病室的洁净度,定时通风消毒,对于探视者也要提醒不可随意流动,以此来控制传播途径与感染源。面对需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还需要为患者翻身,协助拍背与排痰,防止肺部感染问题的出现。
        医院感染是临床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医师内患者聚集,感染源也将增加,为此,菌群污染十分严重,从而易引发院内感染问题。心血管疾病突发性、多变性、快速性、复杂性的疾病特点需要保证患者病发后实施系统、全面的治疗措施,住院治疗是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通常以药物治疗与临床观察为主,近些年以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介入治疗技术也愈发成熟起来,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广泛运用下,其临床治疗效果也愈发突显出来,然而,在临床不断应用过程中,感染率随之上升,这将阻碍了临床疗效的发挥与疾病治疗的顺利度。从本研究的感染情况来分析,大部分都是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氏阴性菌较多)。科室感染产生的时机往往存在于两个条件下,第一个条件即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患者的内腔环境被改变 ,致使机体菌落平衡受到破坏,此时,外来细菌极易侵袭患者机体。其次则是日常护理时,比如在为患者进行体液导流、气管插管、静脉伸入管道、食道托管送食等操作时若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或器械消毒将会为患者带来感染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医院需要从防范措施上着手,落实并遵守科室内的规章制度,对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自理,手术保证绝对的无菌操作,在为患者实施侵袭性操作前应做好相关的消毒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控制感染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孙彩琴.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152-153.
[2]王思燕,银翠荣.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61+63.
[3]沈栩,吴永雪,杨砚.研究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4):1-3.
[4]李东伟.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治疗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0):62.
[5]崔云强.浅谈4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