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杨丽琼 施宏伟
[导读] 分析研究中医护理的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
        杨丽琼  施宏伟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的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选用护理方式的不同,在我科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当中选取132例。采用常规护理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护理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48%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具有缩短恶心、头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效果,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升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因此,应该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从而调节患者脑代谢功能,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实施中医护理可增强患者就医体验,满足生活需求,改善预后[1]。本文择取本科接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时段: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观察中医护理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满意度,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段: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选择本科接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132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中医护理),各66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例数为30,男性患者例数为36,患者年龄下限值为43岁,年龄上限值为67岁,平均年龄值(55.21±3.61)岁。观察组:女性患者例数为31,男性患者例数为35,患者年龄下限值为44,年龄上限值为66岁,平均年龄值(55.23±3.59)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根据相关标准展开基础护理。观察组施行中医护理,具体为:(1)实施中药热敷:取独活、桂枝、没药、甘草、白芍等药物切制成颗粒,并制作药包,加热至60℃,在风池、天柱、百会等穴位进行热敷,时间控制在20min/次[2]。(2)实施艾灸治疗:点燃艾条后艾灸患者的风池、足三里及神阙穴等,每个穴位灸5~7min,患者皮肤出现红晕后停止,艾灸的频率为1次/d[3]。(3)实施穴位按摩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头围、风池、百会、印堂及太阳等穴位进行按摩,按摩的时间控制在20min/次,每天按摩1次即可[4]。(4)实施身体护理:针对眩晕症状较重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卧床静养,针对眩晕症状较轻患者需合理休息。相关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时更换体位姿势,利用缓慢的动作,防止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5)实施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基础情况,安抚其不良情绪,从而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护理人员主动体贴患者,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5]。与此同时,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病情记录,并持续改进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②分析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恶心、头痛、肢体麻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护理满意度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87.88%)相比,观察组(98.48%)更高,P<0.05。

2.2  分析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中医护理,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病情,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87.88%)相比,观察组(98.48%)更高,P<0.05。由此可见,实施中医护理,将中医作为基础,强调人体自身统一性。在护理期间,通过中药热敷、艾灸治疗、穴位按摩及情志护理等方式,能够改善机体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巩固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中医护理后,患者病程时间缩短,促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促进康复和治疗。除此之外,中医护理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增强患者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粉峰,孟风莉,苏利利,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医穴位定向透药联合艾灸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013):59-61.
[2]王国香,魏金荣,田婷,等.耳穴埋籽联合脑循环系统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8):10-12.
[3]邹生燕,李春红.改良的中药膏摩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2006-2009.
[4]张永杰,王欢,陈燕午,等.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02):173-174.
[5]张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2):1972-19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