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易群
[导读]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
        易群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前急救中是否应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5.95%(34/74),采取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占54.05%(40/74),在院前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包括出诊前准备、现场救护、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转运护理;对比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接受手术时间、急救成功率、负面情绪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负面情绪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急救时间,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治疗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脊柱损伤;多发伤;院前急救;预见性护理
        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是指患者在同一致伤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以脊柱损伤为主要特征,合并多个解剖部位或组织器官损伤的多发性创伤[1]。由于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病情严重,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累及神经根,导致致残、截瘫等不良结局的可能性较大,需要急诊处理,最大限度提高疗效。针对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院内治疗效果和预后,原因在于提高该类患者的院前急救水平,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为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上述观点,临床学者更注重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护理经验、理论知识,分析患者的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小护理风险作为关键所在,防止病情恶化。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前急救中是否应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5.95%(34/74),性别:男患占64.71%、女患占35.29%;年龄:最小25岁,最大67岁,平均(38.2±3.9)岁;脊柱损伤类型:腰椎骨折占41.18%、颈椎外伤占35.29%、胸椎骨折占17.65%、骶椎骨折占5.88%;合并多发伤类型:颅脑创伤占41.18%、胸腹部创伤占38.24%、骨盆骨折占11.76%、四肢骨折占8.82%;观察组占54.05%(40/74),性别:男患占62.50%、女患占37.50%;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平均(37.4±3.7)岁;脊柱损伤类型:腰椎骨折占40.00%、颈椎外伤占32.50%、胸椎骨折占20.00%、骶椎骨折占7.50%;合并多发伤类型:颅脑创伤占40.00%(、胸腹部创伤占37.50%、骨盆骨折占12.50%、四肢骨折占10.00%;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通过电话接诊,了解病情,通知车队出发,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固定、包扎及建立静脉通道等,采取铲式担架转运,并及时告知急诊科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观察组在院前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包括出诊前准备,通过电话接诊,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询问受伤的基本情况,明确受伤的原因、部位及患者的意识、呼吸情况,预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准备颈托、脊柱板等设备、用品,在出诊期间通过电话与受伤现场保持联系,询问病情变化情况,讲解注意事项,嘱咐切勿搬动脊柱部位;现场救护,清除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必要时给予电肺复苏、吸氧,在包扎、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抽血并留样,观察患者的脊柱外伤基础情况,采取脊柱板固定、转运至救护车上;护理评估,在出诊前准备和现场救护期间,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及意识、语言、肢体动伤等表现,注意观察的伤情,如脊柱损伤及合并多发伤的类型、程度,评估疼痛程度及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并详细记录;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安抚患者的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讲解病情、解除疑惑;转运护理,转运前与手术室、检验室、影像室等科室联系,尽可能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的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接受手术时间、急救成功率、负面情绪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急救成功率、负面情绪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对比
        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负面情绪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大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提高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急救水平的关键环节,给予高效、快速、安全的护理干预措施作为预见性护理的主要目的[3]。基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减小脊髓损伤程度作为脊柱损伤合并多发治疗原则这一观点,在院前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为确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缩短有效抢救时间,避免二次损伤,对于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常规护理未能使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获得最佳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仍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近年来,预见性护理广泛用于急诊科的院前急救护理中,原因在于该新型的护理模式更注重根据患者的护理问题、潜在危险因素及对整个机体的影响,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抑制病情发展[4]。鉴于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病情特异,院前急救的关键在于有效固定、安全转运,防止二次损伤,尽可能地缩短有效抢救时间,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本研究的预见性护理中,包括出诊前准备、现场救护、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转运护理,在出诊时确保携带脊柱板、颈托等用品,避免铲式担架转运,采取脊柱板固定转运,有利于缩短转运时间,加强现场救护,评估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在转运期间,协调医院各科室,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进而缩短接受手术时间;此外,通过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给予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引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安慰患者接受治疗,有利于加强抢救护理效应[5]。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负面情绪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充分说明了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急救时间,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治疗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盛海峰,石玉岚,杨海涛.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急诊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J].武警医学,201926(01):13-15.
[2]刘清艳.预见性护理在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6):3275-3277.
[3]孟静.急诊护理在脊柱损伤伴多发性创伤患者中的运用[J].系统医学,2019,1(09):138-139+142.
[4]林玉梅,钟红元.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1(01):79-80.
[5]钟丽霞,林冬梅,钟桂香.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急救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5(09):117-11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