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周莉娜
[导读] 探讨分析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周莉娜   
        重庆市南川中心血站  重庆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针对血站采血护理展开研究,将研究阶段在本站无偿献血的1244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研究时间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2例志愿者(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实施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622例志愿者(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获取两组护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22例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2例的血液报废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采血护理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降低血液报废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站;常规采血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血液报废率
        随着献血知识的普及,无偿献血志愿者越来越多。无偿献血主要由医护人员从患者的静脉中抽取相应的血液,经过保存处理,在患者有需求后及时取出血液给予抢救、治疗。无偿献血这一行为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临床抢救患者的生命,还可预防意外发生[1]。但在采血过程中,志愿者往往会因为多重原因产生不适症状,继而降低志愿者的献血热情。临床有研究[2]指出,在无偿献血患者的常规采血护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进一步优化临床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可提高血液利用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针对血站采血护理展开研究,将研究阶段在本站无偿献血的1244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研究时间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622例志愿者。观察组622例中男有340例,女有282例;最大、最小年龄区间在18-56岁,平均(37.34±5.26)岁。对照组622例中男有351例,女有271例;最大、最小年龄区间在18-57岁,平均(37.51±5.35)岁。两组临床数据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622例给予常规采血护理,医护人员为志愿者采血,采血过程中安慰志愿者,监测是否有不良现象发生。
        观察组622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组建小组:在血站选拔优秀医护人员组建小组,血站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余医护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针对血站采血现状,分析采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然后将问题、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条理性腔、完整科学的规范。同时,组织血站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培训,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采血技能、护理技能,提高采血质量。(2)环境护理:做好血站环境的清洁、消毒、除湿工作,维持血站的清洁、干净与舒适,保证血站的各项医疗器械性能完好,可安全运行。同时,定时检查所有采血仪器,避免污迹、污染现象,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讲述献血相关知识,辅助志愿者调节情绪与心理压力,促使志愿者维持平和心态完成献血这一崇高的工作,再者,护理人员还可详细讲述血站为了提高献血安全所做的一些工作,不断缓解志愿者的不安与紧张情绪。(4)细节管理: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细节方面的护理工作,如在采血前完成献血知识教育,提高志愿者对献血的了解与认识。用时,还需提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不断优化采血环境,不断完善采血流程,及时发现细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用针对性措施处理相关问题。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调查问卷获取,安排志愿者在离开血站之前填写,从服务态度、采血技能、环境管理、护理实施四项进行评估,单项总分1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2)血液报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622例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2患者的血液报废率对比
        观察组622例的血液报废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讨论
        血站的主要工作是采血,通过采集献血者的血液,将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的血液保存下来,并提供给临床,可用于抢救大出血患者的生命[3]。但因为血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医疗消耗品,采集、保存过程中比较复杂,需要高度重视采血这一过程,才能保证采血的质量。血站采血期间必须做好采血护理工作,才能保证血液的质量[4]。但随着无偿献血者数量的持续增多,常规采血方案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原有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不断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可不断解决护理中的问题,可不断提高护理的有效性、科学性,还可有效控制血液报废率。再者,持续质量改进还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心,可促使医护人员积极主动的为志愿者提供护理服务,可进一步优化护理质量[5]。
由上可知,在血站采血护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韩萍,马雪琴.血站采血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6):174.
        [2]孙元瑾.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27-228.
        [3]辛红锋.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 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219.
        [4]乌兰.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60-162.
        [5]钟春月.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167-169,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