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阻肺——从来都不太早,从来都不太晚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黄娟
[导读] 慢阻肺指的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一般是由于吸烟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
        黄娟
        崇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230
        慢阻肺指的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一般是由于吸烟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慢阻肺的主要作用区域为肺部,但可能会引发全身效应。慢阻肺的病死率较高,临床主要症状包括气促、咳痰和喘息等。慢阻肺对于人体的危害性较大,除了会对肺部组织造成伤害之外,还会影响到骨骼、骨骼肌、心脏等。
        现如今,慢阻肺的全球患病人数已经超过了4亿人次,且患病人数和发病率均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发病率已经达到了9.9%,每年约有100万人因为慢阻肺而死亡。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明确发现,慢阻肺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但是,由于慢阻肺的病程较长,且患者发病初期的症状表现不够明显,故该疾病并未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知晓率相对较低。众所周知,任何疾病均可以通过有效的医疗干预而得到控制。就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针对慢阻肺的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均相对较为成熟,综合治疗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即便如此,我国的慢阻肺患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其个中原因值得细细推敲。从疾病分类的角度来看,慢阻肺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与其他常见的几种慢性疾病相比较,如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我国人民群众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为有限,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缺乏有意识地预防。此外,我国医疗体系中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明显不足,疾病管理状况相对较为滞后。由此可见,提高我国慢阻肺防控水平已经成为了必须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一、可以预防,难度偏大
        从慢阻肺的发病机制角度来看,慢阻肺并非不可以预防的一种疾病,只要人们提高对于慢阻肺的认识水平,有意识地规避相关致病因素,即可最终达到预防慢阻肺的效果。目前可能导致慢阻肺的致病因素已经基本发现,吸烟、粉尘以及烟雾是主要致病原因。这其中,吸烟是引发慢阻肺的核心因素所在,首先我国的吸烟总人数的基数较大,且一人吸烟则意味着整个家庭都会受到二手烟的影响。慢阻肺本身就是由于烟尘、颗粒物、有害气体长期在肺部堆积所引发的疾病,这也是我国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极高的主要原因。反观粉尘以及烟雾因素的影响,这两项因素一般是由于工作原因引发的,只要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对于烟雾和粉尘的预防,即可达到预防慢阻肺的目的。此外,“内不治喘”的传统观念也成为了阻碍慢阻肺预防效果的主要原因。作为我国内科的高发慢性疾病,慢阻肺本身就强调干预治疗,但人民群众对于这一疾病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均相对较低,无法像预防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积极应对。虽然患上慢阻肺的初期阶段不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且对于生活的干扰及影响也相对较低,但到了慢阻肺的后期阶段,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肺心病、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状。由此可见,慢阻肺可以预防,但由于生活习惯、预防意识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导致慢阻肺的防控难度相对较高。
        
        二、可以治疗,尽量提前
        我国临床目前针对慢阻肺的治疗药物为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多种药物,若患者存在呼吸衰竭症状时还可以给予呼吸支持。实践证明,规范、持续性给予相关药物治疗能够有效达到控制慢阻肺发展的目的,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越晚治疗则治疗难度越大。由于慢阻肺在初期阶段的症状不明显,其主要包括气短、咳嗽和咳痰等一般症状,患者自身没有其他异常反应,甚至有30%左右的患者无症状患者,故早期发现的难度较高,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
        整体来看,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症,任何阶段均可以通过医疗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但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提高对于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视程度,主动学习、了解与慢阻肺相关的医学知识和预防治疗措施,提前预防,提早治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