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
四川省三台县老马镇里程卫生院 四川绵阳 621103
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之一即胆囊息肉,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果能在疾病早期进行疾病的检查,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恢复等均有一定的帮助。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的检查方式和方法,每种方式对于不同疾病及疾病种类都有不同作用和效果,但不论哪种疾病,其中大多数病种都是可以应用到超声检查的,比如胆囊息肉疾病。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胆囊息肉的相关知识及其检查,希望大家都能学习和了解到疾病相关知识,科学的进行检查和治疗。
一、什么是胆囊息肉?
作为胆囊内较为常见的疾病,胆囊息肉的病变组织会向胆囊腔内凸起,凸起息肉多为球型或者半球形。当患有胆囊息肉时,患者不仅有右上腹疼痛的症状,而且恶心呕吐表现极为明显,此外有的患者还有食欲减退等表现。当疾病得到不到有效治疗时,患者会发展成为胆囊癌、胆囊结石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疾病确诊难度较高,这使得疾病发现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临床实践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人们将胆囊息肉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形态,相对而言,良性胆囊息肉的发生率较高。一般非肿瘤息肉如胆囊腺肌瘤、胆固醇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等不会发展成为癌变,而胆囊腺瘤性息肉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胆囊癌,属于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胆囊息肉疾病的发生因素较复杂,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固醇代谢紊乱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联,而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主要有吸烟、肝硬化、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胆道和上消化道的解剖异常。多数患者在发生胆囊息肉时不会表现出不适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以轻微、可耐受的上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为主的临床症状。如果胆囊息肉的病变位置是处于患者的胆囊颈部,可对其机体内胆囊的排空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使其出现右上腹在进食后的明显绞痛感或是疼痛感,且该症状在患者进食脂餐后更为明显。若胆囊息肉患者同时合并有慢性胆囊炎或是胆囊结石,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腹痛症状。另外,胆道出血、胰腺炎、阻塞性黄疸以及急性胆囊炎等是较为罕见的症状,与患者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或是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具有一定的关联。
二、胆囊息肉检查手段?
由于多数患者在发生胆囊息肉疾病时并不症状表现,而发生临床表现的胆囊息肉患者又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仅仅只是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对胆囊息肉进行诊断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临床上检查胆囊息肉的方法主要有常规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检查、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超声造影检查、强化CT或MRI联合超声检查等。具体为:
1、常规超声检查
常规超声检查是临床上检查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案,有超过95%的疾病检出率。
2、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超声检查可显示出更为清晰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对息肉的分辨率,对于鉴别患者息肉为良性或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3、CT增强扫描检查
CT增强扫描检查对于鉴别和诊断胆囊癌有着重要意义。
4、经皮下细针穿刺活检
作为胆囊息肉检查的重要方式,经皮下细针穿刺活检通常还需要借助超声进行引导。经此检查手段,可实现不同胆囊息肉的有效诊断和区分。如胆固醇息肉多发生在胆囊黏膜面,其形成往往是因为胆固醇结晶沉积引起。而就胆囊黏膜炎性息肉而言,患者多有胆囊炎问题,有的换患者还有胆囊结石。此外,就胆囊腺肌瘤而言,其多发生在胆囊壁,且多为良性增生,增生过程具有局限性。
5、超声造影检查
超声造影检查可检查息肉直径大于10mm患者的微血流循环情况,从而帮助患者对息肉是良性或是恶性进行鉴别。但在检查息肉直径小于10mm患者时几乎无有效帮助。
三、有关超声检查胆囊息肉的一些概述
在胆囊息肉检查和诊断中,相比于CT或磁共振等手段,超声检查手段具有显著优势,其检查操作较为便捷,同时检出率较高,检测过程安全。通过超声检查对患者胆囊息肉等相关情况进行多方位、多轴断层的检查,不仅检查的敏感性很高,而且检查的准确性也高。一般为胆囊息肉患者行超声检查时,对于直径大于一厘米的息肉,超声探查结果的敏感性可达80%,准确性可达99.3%;而对于直径小于一厘米的息肉,超声探查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此外,由于临床上在对胆囊息肉疾病的研究中,有得出胆囊息肉演变为胆囊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与较大直径、单发的广基息肉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有符合上述标准的胆囊息肉患者应尽早去医院,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将疾病恶变的疾病减小;若患者的单发胆囊息肉病变未超过10mm时也应该对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若患者的胆囊息肉未超过10mm且为多发也应该加强对其息肉生长情况的密切观察与随访,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四、在超声检查中可将胆囊息肉分为哪几种类型?
虽然目前临床上通过超声检查不难诊断胆囊息肉,因为胆囊息肉在超声检查中具有独特的声像图,但是仅检测出息肉是不够的,对患者息肉性质的鉴别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超声检查胆囊息肉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具体可分为:
1、2-3mm直径的息肉,既可以呈多发,也可以呈单发,于患者的胆囊壁上可见粟粒样高回声附着,并多伴随有彗尾征的多为典型的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2、3-7mm直径的息肉,既可以呈多发,也可以呈单发,且既可以呈结节状等回声,也可以呈结节状高回声,表面平滑。胆固醇性息肉直径多3~7mm,超声检查下,其有多发性高回声表现,诱使也存在单发性等回声等表现。腺瘤性息肉病灶特征与其相似。
3、7-10mm直径的息肉,既可能呈结节状回声,又可能呈乳头状回声。典型息肉类型不仅包含胆固醇性息肉,而且涉及腺瘤性及炎性息肉。
4、息肉直径超过10mm,在超声检查下,此类息肉回声多为结节状,有时会出现局部隆起样回声,同时内部回声均匀、表面平滑、无蒂且基底部较宽的单发息肉,此时应加强对腺瘤性息肉疾病的重视,因为此类胆囊息肉具有较高癌变风险。
以上就是有关超声检查胆囊息肉的一些相关知识,建议大家在体检时若发现“胆囊息肉”的存在,应首先去医院进行普通的超声检查,若在普通的超声检查后怀疑有肿瘤性病变,可进一步进行超声造影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明确疾病性质,尽快进行治疗,避免胆囊息肉发生恶化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心情愉悦,远离胆囊息肉疾病哦。